西南六诏有遗种,僻在荒陬路寻壅。
部落支离君长贱,比诸夷狄为幽冗。
犬戎彊盛频侵削,降有愤心战无勇。
夜防抄盗保深山,朝望烟尘上高冢。
鸟道绳桥来款附,非因慕化因危悚。
清平官系金呿嵯,求天叩地持双珙。
益州大将韦令公,顷实遭时定汧陇。
自居剧镇无他绩,幸得蛮来固恩宠。
为蛮开道引蛮朝,迎蛮送蛮常继踵。
天子临轩四方贺,朝廷无事唯端拱。
漏天走马春雨寒,泸水飞蛇瘴烟重。
椎头丑类除忧患,尰足役夫劳汹涌。
匈奴互市岁不供,云蛮通好辔长駷。
戎王养马渐多年,南人耗悴西人恐。
西南六诏有遗种,僻在荒陬路寻壅。
部落支离君长贱,比诸夷狄为幽冗。
犬戎彊盛频侵削,降有愤心战无勇。
夜防抄盗保深山,朝望烟尘上高冢。
鸟道绳桥来款附,非因慕化因危悚。
清平官系金呿嵯,求天叩地持双珙。
益州大将韦令公,顷实遭时定汧陇。
自居剧镇无他绩,幸得蛮来固恩宠。
为蛮开道引蛮朝,迎蛮送蛮常继踵。
天子临轩四方贺,朝廷无事唯端拱。
漏天走马春雨寒,泸水飞蛇瘴烟重。
椎头丑类除忧患,尰足役夫劳汹涌。
匈奴互市岁不供,云蛮通好辔长駷。
戎王养马渐多年,南人耗悴西人恐。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生活的诗,通过对西南边疆蛮族生活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边疆稳定和民族融合的关注。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是由元稹所作《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中的第十首,名为“蛮子朝”。
开篇“西南六诏有遗种,僻在荒陬路寻壅”两句,描绘了边疆地区遗留下来的少数民族,他们居住在偏远的山区,生活艰苦。接着,“部落支离君长贱,比诸夷狄为幽冗”进一步表明这些民族分散且地位较低,与中原文明相比显得遥远而不为人知。
“犬戎彊盛频侵削,降有愤心战无勇”两句,写出了边疆地区经常遭受外来侵扰的困境,民族之间的冲突与战争。诗人通过“夜防抄盗保深山,朝望烟尘上高冢”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为了安全而采取的防御措施。
随后的“鸟道绳桥来款附,非因慕化因危悚”则是写蛮族人民对于中原文化的向往以及出于自保的考虑与中央王朝建立联系。紧接着,“清平官系金呿嵯,求天叩地持双珙”描绘了边疆官吏的形象,他们在维护地方秩序和民族关系上所扮演的角色。
“益州大将韦令公,顷实遭时定汧陇。自居剧镇无他绩,幸得蛮来固恩宠”几句,提到了历史上的某位将领韦令公,他在边疆地区稳定了局势,虽然个人没有其他显赫的战功,但因得到蛮族的归顺而获得朝廷的恩宠。
“为蛮开道引蛮朝,迎蛮送蛮常继踵”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民族融合的期望,以及中央王朝对这些民族的接纳与管理。紧接着,“天子临轩四方贺,朝廷无事唯端拱”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和谐景象:皇帝在殿上接受四面八方的祝贺,朝廷内外太平无事。
“漏天走马春雨寒,泸水飞蛇瘴烟重。椎头丑类除忧患,尰足役夫劳汹涌”几句,则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边疆地区的艰苦与蛮族人民的辛勤劳作。
最后,“匈奴互市岁不供,云蛮通好辔长駷。戎王养马渐多年,南人耗悴西人恐”几句,描绘了边疆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以及对外族的戒备状态,以及对于和平局面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蛮族生活的细腻刻画,以及对中原文化与边疆民族关系的深入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边疆稳定、民族融合的深切关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