翎顶轩轩内外臣,坐看贼窟窜江滨。
未谙韬略誇褒鄂,并荷恩荣渺越秦。
劝学何篇真载道,理财无政不伤民。
强支军国二三老,尚遣私人踞要津。
翎顶轩轩内外臣,坐看贼窟窜江滨。
未谙韬略誇褒鄂,并荷恩荣渺越秦。
劝学何篇真载道,理财无政不伤民。
强支军国二三老,尚遣私人踞要津。
这首诗《感时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王季珠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翎顶轩轩内外臣,坐看贼窟窜江滨”,以“翎顶”象征朝廷官员的尊贵地位,却在“坐看”中透露出对贼寇肆虐的无奈与无力感。贼窟窜江滨,形象地描绘了贼寇横行的景象,暗含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感慨。
颔联“未谙韬略夸褒鄂,并荷恩荣渺越秦”,揭示了朝廷内部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官员们自夸韬略,却未能有效应对贼寇;另一方面,恩荣与权力的分配似乎存在偏颇,暗示了政治体制中的不公与失衡。
颈联“劝学何篇真载道,理财无政不伤民”,转向教育与经济议题。诗人质疑,真正的治国之道是否被正确地传承与实践?同时,对政府的经济政策提出批评,指出这些政策往往损害了民众的利益。
尾联“强支军国二三老,尚遣私人踞要津”,直指老一辈官员与私人势力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诗人担忧,军国大事与关键职位被老成持重者与私人关系网所把持,缺乏公正与效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局的观察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公平正义的呼唤。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与思考,也映射了当时社会的复杂面貌和普遍关切。
敞茅堂、茂林环翠,苔矶低蘸烟浦。
青蓑混入渔家社,斜日断桥船聚。真乐处。
坐芳草,瓦樽满酒频频注。皋禽自舞。
惯松径穿云,梅村踏雪,朗笑自来去。
车乘坠,争似修筇稳步。前尘回首俱误。
安闲得在中年好,抱瓮尚堪蔬圃。高眼觑。
算不识、人间宠辱除巢许。风篁解语。
应共笑群狙,无端喜怒,三四计朝暮。
四度笺名达帝聪,布衣便有此遭逢。
吾家积庆为心印,一战收功在笔锋。
举子头场关荐鹗,时文手段要屠龙。
庭前手植森森桂,飞捷今秋好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