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金凤,捣朱砂。纤指染红葩。殷勤捧得玉瓯茶。
光映绿沉瓜。莫轻弹,休更剪。夜半搔时谁见。
落霞琴上不曾差。流水泛桃花。
拈金凤,捣朱砂。纤指染红葩。殷勤捧得玉瓯茶。
光映绿沉瓜。莫轻弹,休更剪。夜半搔时谁见。
落霞琴上不曾差。流水泛桃花。
这首《喜迁莺·染甲》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精心打扮的过程与心情,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女性的柔美。
“拈金凤,捣朱砂”,开篇即以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一位女子在精心打扮自己,她轻轻拿起金制的凤形饰品,仔细地研磨着红色的朱砂,准备为自己的指甲染色。“纤指染红葩”,接着描述她灵巧的手指将红色的朱砂均匀地涂抹在指甲上,如同花瓣般美丽。“殷勤捧得玉瓯茶”,女子端起精致的玉碗,泡上一杯香气四溢的茶,茶水映照出绿叶般的色泽,仿佛是绿沉瓜的影子。“光映绿沉瓜”,这句不仅描绘了茶水的色泽,也巧妙地将茶与绿沉瓜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和谐而雅致的画面。
“莫轻弹,休更剪”,这两句表达了对女子精心打扮的尊重与欣赏,劝诫他人不要轻易破坏这份美好,无论是弹奏还是修剪,都应小心翼翼。“夜半搔时谁见”,深夜里,女子轻轻挠痒,这样的小动作只有她自己能感受到,体现了个人的私密与宁静。“落霞琴上不曾差”,即使是在弹奏琴曲时,她的技艺也如同落霞般绚烂,没有一丝差错,展现了女子琴艺的高超。“流水泛桃花”,最后以流水与桃花相喻,比喻女子的琴声如同溪流中的桃花,既清新又富有诗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词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追求与享受,以及那份独属于女性的细腻情感和优雅气质。
四皓逃商山,下视衣褐娄。
不知建成客,孰与封君酬。
夷齐古逸民,食粟犹耻周。
何曾堕人计,图安卒成忧。
不然靖节翁,那与沮溺俦。
顾于一日间,无羡斯无求。
非为十日留,重此一岁阑。
岁去易悲感,日来盛阴寒。
今晨已春意,欲出反浩叹。
梅事足可惜,病躯良独难。
春雨寒犹积,春园木又荣。
武昌闻别驾,生米见题名。
安否逢人问,书题阙便行。
周围怀细履,陶酒忆徐倾。
会合知何日,羁栖尚此生。
向来犹楚越,今日遂蛮荆。
妻子饥寒累,交朋时势情。
未应终薄禄,当复事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