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谁是消魂者,昨日鸾琴。今日霜砧。
三日离愁海样深。郁金香冷知何处,怅望春阴。
领略秋心。绿蜡前头泪不禁。
人间谁是消魂者,昨日鸾琴。今日霜砧。
三日离愁海样深。郁金香冷知何处,怅望春阴。
领略秋心。绿蜡前头泪不禁。
这首《采桑子》由清代词人周之琦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深沉的离愁别绪与时光流转的哀伤。
“人间谁是消魂者”,开篇便以一问句引出主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情感波动的世界。接下来,“昨日鸾琴”与“今日霜砧”的对比,不仅勾勒出时间的流逝,更暗示了主人公从欢乐到哀愁的心境转变。鸾琴象征着往昔的欢愉,而霜砧则预示着现实中的孤独与思念,两者之间的转换,如同情感的波澜起伏,让人感受到时间无情的推移和情感的深刻变化。
“三日离愁海样深”一句,用“海”来形容离愁的深广,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离别的深切哀痛,仿佛那离愁如同无边的大海,深邃而难以触及。这种比喻不仅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郁金香冷知何处,怅望春阴。领略秋心。”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郁金香的“冷”字,既指季节的变化,也暗含了主人公心境的凄凉。在春日的阴霾中怅望,似乎是在寻找失去的美好,而在秋意的笼罩下,主人公的心境更加沉重,仿佛已经领略到了秋天的悲凉与萧瑟。这一系列的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恋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最后,“绿蜡前头泪不禁”以绿蜡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泪水如绿蜡般流淌,无法控制。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感,更直接地表达了主人公无法抑制的悲伤情绪。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深沉哀婉的艺术氛围,让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深深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感慨。
小楼东角。这团圞认是,前朝明月。
玉宇高寒望不极,偏有微云点缀。
影里山河,光中世界,才算经年别。
眼前都换,不知天上宫阙。
犹幸无恙家园,青红儿女,还闹芳时节。
可奈西风吹世短,更短盈头华发。
欲唤嫦娥,商量身世,恁地随圆缺。
碧天无语,四厢虫响幽咽。
是谁家、娟娟此豸,回肠直恁凄断。
一丸冷月无情物,曾照春人梦短。妆阁畔。
忆手掠犀梳,坐对云鬟绾。于今谁管。
只金箧尘封,绣廊屧锁,人共暮天远。
当初事,楼上花枝应见。东风依约人面。
相逢张绪风流客,入手玉台春满。帘乍卷。
袅千缕,茶烟来结书床伴。
判教愁损,当软障真真,天涯岁晚,浊酒夜深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