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归护国寺》
《送僧归护国寺》全文
宋 / 钱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拂衣台岭旧林泉,命服兰芽夺目鲜。

一念不居常在定,十分无闷尽安禅。

霜含庭柏依稀老,月到经窗暗澹圆。

蠛枕沈迷难话别,半桥衰柳锁寒烟。

(0)
翻译
他曾在台岭旧林泉边拂衣而过,身着兰芽般鲜艳的官服。
心中常保持宁静,没有任何烦恼,全身心投入禅定之中。
庭院中的柏树在霜雪中显得苍老,月光透过经窗,光线暗淡而圆满。
沉醉于枕头之上,难以言说离别之情,半桥边衰柳笼罩在寒冷的烟雾中。
注释
拂衣:轻挥衣袖,形容动作潇洒。
命服:古代官员的正式服装。
兰芽:比喻官服颜色鲜艳,如兰草初生。
在定:内心平静,处于禅定状态。
安禅:佛教术语,指静心冥想。
霜含庭柏:庭院里的柏树被霜覆盖。
经窗:佛寺或书房中的窗户。
蠛枕:一种小虫,此处可能指枕头上的情景。
衰柳:形容柳树枯黄凋零。
寒烟:寒冷的雾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钱易所作的《送僧归护国寺》。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归去护国寺的场景,展现了山林寺庙的宁静与禅意。"拂衣台岭旧林泉"一句,描绘僧人离开时经过的古老山岭和清幽泉水,暗示着僧人的出尘之姿。"命服兰芽夺目鲜"则通过兰芽的鲜艳,象征僧人的高洁品格。

"一念不居常在定"表达了僧人内心的平静与禅定,"十分无闷尽安禅"进一步强调了僧人对禅修的执着和心境的安宁。"霜含庭柏依稀老"借庭前的老柏树,寓言岁月的流转和僧人的年长,"月到经窗暗澹圆"则营造出静谧的夜晚和修行的氛围。

最后两句"蠛枕沈迷难话别,半桥衰柳锁寒烟"描绘了僧人离去后,诗人独自面对的离别之感,以及护国寺外衰柳寒烟的凄迷景象,流露出淡淡的离愁。整首诗情感深沉,画面生动,富有禅意,体现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理解和敬仰。

作者介绍

钱易
朝代:宋

临安人,字希白。钱昆弟。年十七举进士,以少年轻俊被黜,然自此以才藻知名。真宗咸平二年进士。通判蕲州,奏请废肉刑,为真宗采纳。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通判信州。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才学瞻敏,为文数千百言,援笔立就。又善绘画,工行草书。有《洞微志》、《南部新书》、《青云总录》等。
猜你喜欢

秋夜玩月

几度停杯发浩歌,月华偏照别离多。

床头剩有樽酒绿,醉饮鲸飞沧海波。

(0)

眼儿媚.霜夜对月

一钩新月照西楼。清夜思悠悠。

那堪更被,征鸿嘹唳,绊惹离愁。

倚栏不语情如醉,都总寄眉头。

从前只为,惜他伶俐,举措风流。

(0)

好事近.秋晚

淅淅蓼花风,怪道晓来凄恻。

翻见密云抛雨,动一山秋色。

从前多感为伤时,无处顿然寂。

个事已寒前约,只晚阴凝碧。

(0)

香径分韵得江字

一亭寒碧中,四面空无窗。

种荷未有花,清意已满腔。

小坐梅树下,我亦青油幢。

晚来蝉声歇,静境热自降。

清风与明月,造物无对桩。

闲者恣吟取,如瓢分大江。

欲归尚未肯,雨湿烟钟撞。

(0)

次韵欧阳良有高山仰止四首·其四

世变如江河,不知何时止。

芸芸生其间,有如赴海水。

乾坤一大瓮,岁月等流矢。

公言信可感,流辈乃尔耳。

古来文章家,传者十数子。

磨灭十八九,谁复知姓氏。

要为不朽计,圣贤事在己。

勖哉立其心,食鱼何必鲤。

(0)

题涌泉亭诗石

诗题蔗境不题名,墨迹悬岩碧藓平。

游宦来看心忽悟,前身应是赵先生。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