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漏沈沈晓色迟,回廊华月隐参差。
玉阶直接承明殿,银汉遥通太液池。
咫尺云函颁圣诏,逶迤宫扇肃朝仪。
微臣亦见天颜喜,未必长教近侍知。
禁漏沈沈晓色迟,回廊华月隐参差。
玉阶直接承明殿,银汉遥通太液池。
咫尺云函颁圣诏,逶迤宫扇肃朝仪。
微臣亦见天颜喜,未必长教近侍知。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早朝时分,天子在奉天殿接诏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的庄严与神圣。首句“禁漏沈沈晓色迟”,描绘了清晨宫殿内静谧而深沉的氛围,晨光初现却显得缓慢,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气氛。接着,“回廊华月隐参差”一句,通过月光与回廊的交织,进一步渲染了夜晚向白昼过渡的微妙时刻,隐喻着权力的交接与传承。
“玉阶直接承明殿,银汉遥通太液池”两句,将视线从地面抬升至天空,玉阶直通至明亮的殿堂,银河则与太液池遥相呼应,不仅展现了皇宫的宏伟与壮丽,也暗含着宇宙与人间的和谐统一,象征着天人合一的理念。
“咫尺云函颁圣诏,逶迤宫扇肃朝仪”描绘了天子接诏的场景,圣旨从云端缓缓降下,传达着君主的旨意。同时,宫扇的排列和朝仪的肃穆,体现了宫廷秩序的严谨与尊贵。
最后,“微臣亦见天颜喜,未必长教近侍知”表达了诗人作为臣子的喜悦之情,虽然能够感受到君王的恩宠,但这种喜悦并非所有人都能知晓,暗示了权力与荣耀背后的复杂与微妙。整首诗通过对早朝仪式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宫廷的威严与神秘,以及臣子对君主的忠诚与敬畏。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