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高阁水云东,邙野春回淑气通。
大宇阳和都圣范,满庭光霁蔼儒风。
心精会领图书外,面目宁归影响中。
五百年来今此会,见闻知处得无同。
花边高阁水云东,邙野春回淑气通。
大宇阳和都圣范,满庭光霁蔼儒风。
心精会领图书外,面目宁归影响中。
五百年来今此会,见闻知处得无同。
这首诗描绘了何氏见圣楼的壮丽景象与浓厚的文化氛围。首句“花边高阁水云东”,以花簇拥的高阁映衬着东方的云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接着,“邙野春回淑气通”一句,将视线转向广阔的邙野,春风吹拂,带来和煦的气息,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大宇阳和都圣范,满庭光霁蔼儒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楼阁置于宏大的宇宙背景之下,阳光与和风皆遵循圣人之道,满庭的光华与清新的气息则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描绘,展现了见圣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心精会领图书外,面目宁归影响中”则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超越了物质层面,深入心灵,影响着人的思想与行为。最后,“五百年来今此会,见闻知处得无同”总结了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聚会虽罕见却意义非凡,参与者对于所见所闻的感受或许会有共鸣,但每个人的理解与体验又各不相同,体现了个人独特视角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见圣楼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文化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传承与个人独特性的反思。
黄鹄抟秋风,一举辄万里。
飞鸣蓬蒿间,燕雀徒为尔。
王郎志凌云,英妙良可喜。
片言只字奇,采掇殊未已。
乐从长者游,论事亦亹亹。
知我中原时,早与大门齿。
流落天南端,相过不相鄙。
乃翁四男儿,君盖处其季。
家世贤弟兄,自立要如是。
古学傥有成,终身保无愧。
陋哉斗筲人,惟见目前利。
兹焉入三吴,索诗饯行李。
何补仆马饥,聊复慰深意。
可同洪乔书,尽付浙江水。
今夕灯烛凉,便当茱菊醉。
畏途重语离,瓶卧莫遽起。
我本山中人,推出尘寰里。
鸟囚不忘飞,今日乃来此。
长江流吾前,列岫环其趾。
豁然万古心,揽之不盈袂。
同来二三友,秀句粲玉齿。
中有奇道人,机锋如建水。
此境到吾徒,成一段奇事。
浴罢风来玉宇凉,山蝉吟咏送斜阳。
长缫独茧来还去,九折升车短更长。
窈眇笙箫云汉冷,凄清风露月华香。
看君定是神仙侣,且择高枝深处藏。
紫云绛霭,高拥瑶砌。晓光中、无限剖列。
肃整天仙队。又有殊音欲举。
声还止,朝罢时,亦有清香飘世。
玉驾才兴,高上真仙尽退。
有琼花如雪,散漫飞空里。
玉女金童,捧丹文、传仙诲。抚诸仙,早起劳卿过耳。
端月戒熙阳,望舒秀圆极。
洗心乘佳节,瞻像洗慈德。
穆穆屋漏尊,虚堂与神寂。
绘境纷自奇,法性非所得。
人貌含天虚,彷佛若真觌。
示现随三界,精感超六识。
华灯列清场,宝炷熏梵席。
妙意随春融,疑怀逐冰释。
欲赞已忘言,拳拳自终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