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事胜游,景物可忘忧。
水国楼台晚,春郊烟雨收。
鹧鸪啼竹树,杜若媚汀洲。
永巷歌声远,王孙会莫愁。
千家事胜游,景物可忘忧。
水国楼台晚,春郊烟雨收。
鹧鸪啼竹树,杜若媚汀洲。
永巷歌声远,王孙会莫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游览中的愉悦心情和忘却忧虑的情感体验。
“千家事胜游,景物可忘忧”两句开篇,即点出了旅游观光可以使人暂时摆脱世间杂务与烦恼。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古人通过旅行以求心灵解压的生活态度。
“水国楼台晚,春郊烟雨收”中,“水国楼台晚”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晚景,楼台在暮色中显得格外迷离;“春郊烟雨收”则捕捉了初春时节,田园间弥漫的细雨与薄雾交织出的柔和画面。
接下来的“鹧鸪啼竹树,杜若媚汀洲”两句,通过对鸟鸣声和植物生长状态的描写,更进一步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鹧鸪(一种水鸟)的叫声在竹林间回荡,而野菊(杜若)则在河洲边展示其娇媚的姿态。
“永巷歌声远,王孙会莫愁”两句,则转向了人文景观。诗中提到的“永巷”,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长巷或街道,而“歌声远”则暗示了这里文化生活的繁华与热闹。而最后的“王孙会莫愁”,则是在这样的欢乐氛围中,连王公贵族后裔也无法感到忧愁,显然是对这一场景最高度的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与美好的江南春日世界。
惊风起兮扬尘,白日黯兮无津。
思夫君兮叹息,望渺渺兮谁邻。
谁邻兮靡及,往不还兮出不入。
出不入兮可奈何,空偃蹇兮山之阿。
予与子扃其同心兮,如带之缡。
子姱我兮无悔时,谅金石兮匪渝。
曷岁月兮虚驰,世混浊兮闇不见晰。
谓萧为芬兮,谓兰为棘。
子不留兮如云,从风飘兮莫适。
策桂车兮翳芙蕖,乘龙辀兮曳露裾。
将以归兮远漠,孰馨芳兮袭予。
山中兮皓月,照松阴兮叶如脱。
岁既晏兮踌蹰,思公子兮恸忘渴。
奠桂酒兮椒浆,挥吾泪兮浪浪。
灵之来兮浩若,徒形影兮锵锵。
苟南山兮未灭,孰忧思兮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