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平远台鳌顶峰》
《登平远台鳌顶峰》全文
元 / 黄清老   形式: 古风

六鳌簸荡玄圃碎,三岛崩腾失空翠。

海风掣断南山云,分我沧江半江水。

台南岩谷青岌岌,奇松怪石作人立。

山巅恐有风雨来,林径空濛落花湿。

水东屴崱结平绿,积雾飞岚坐堪掬。

蓬莱迢迢几万里,一碧天光浸寒玉。

吟翁回首看不足,缓步策驴度空谷。

谁知咫尺山中幽,望断残晖立修竹。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黄清老在元代登临平远台鳌顶峰时所见之景,以雄浑壮丽的自然风光为背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首句“六鳌簸荡玄圃碎,三岛崩腾失空翠”,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海面上波涛汹涌,仿佛连玄圃(传说中的仙山)都被颠簸破碎,三岛(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也因巨浪冲击而失去了原有的翠绿,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壮观景象。

接着,“海风掣断南山云,分我沧江半江水”,描述了强劲的海风将南边的云彩撕裂,使得半江水被分隔开来,展现了风力之大和江水之浩瀚。

“台南岩谷青岌岌,奇松怪石作人立”两句,转向对山中景色的描写,岩谷青翠,奇松怪石形态各异,仿佛是大自然的雕塑家精心雕琢而成,赋予了山林以生命感。

“山巅恐有风雨来,林径空濛落花湿”则通过想象,预示着山顶可能即将迎来风雨,林间小径上落花湿润,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诗意。

“水东屴崱结平绿,积雾飞岚坐堪掬”描绘了水面上绿意盎然,雾气缭绕,仿佛可以伸手触摸到那飘渺的云雾,充满了梦幻色彩。

“蓬莱迢迢几万里,一碧天光浸寒玉”将视线拉远,遥想那遥远的蓬莱仙境,碧蓝的天空如同浸润在寒玉之中,既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最后,“吟翁回首看不足,缓步策驴度空谷”写出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深深陶醉,即使在返回的路上,仍不时回望,缓缓步行,骑着驴子穿越山谷,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不舍之情。

“谁知咫尺山中幽,望断残晖立修竹”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幽静美景的赞叹,即使是在日暮时分,仍不愿离去,独自站在修长的竹林中,凝视着渐渐消逝的夕阳余晖,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诗人登高望远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宏伟与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作者介绍
黄清老

黄清老
朝代:元

(1290—1348)元邵武人,字子肃。笃志励学,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除翰林国史院典籍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出为湖广儒学提举。时人重其学行,称樵水先生。有《春秋经旨》、《四书一贯》。
猜你喜欢

题吕节夫园亭十一首·其四朝阳台

残月坏金枢,朝曦吐旸谷。

南台凌日观,杲杲明万木。

白露亦巳晞,桐阴转檐曲。

危坐读黄庭,想像巾一幅。

(0)

送费茂和二首·其一

谁言令尹拙催科,鞭朴当如岂弟何。

楼下久传于蔿曲,人间方唱纥那歌。

虎知低首须应杀,雉已将雏不可罗。

太史若书神爵传,慈祥未愧昔人多。

(0)

山中避盗后十首·其十

可怪子刘子,全家肯见存。

长分夜雨榻,复共草堂樽。

磊落吾何取,笑言君益温。

它时此心在,结草报深恩。

(0)

蔡澄源录三家诗见借各题一诗以还之·其一

翰林才大今师伯,目短曹刘数仞墙。

我亦当年曾问字,云泥无路可升堂。

(0)

种德亭

万缘宜作梦时看,只有情田种德难。

但把胸中着梨枣,不愁庭下欠芝兰。

倡条冶叶浑无赖,错节盘根颇耐寒。

莫笑襄阳庞老子,全家长享鹿门安。

(0)

次韵草堂主人雨中十首·其三

虎头山下元无路,龙骨溪边尚有窗。

风里荷花吹不倒,雨中鸂鶒自成双。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