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越山半,方壶紫翠环。
山幽春溜响,花落午阴闲。
梵刹依松外,仙家在竹间。
小窗借高枕,风定鸟绵蛮。
上得越山半,方壶紫翠环。
山幽春溜响,花落午阴闲。
梵刹依松外,仙家在竹间。
小窗借高枕,风定鸟绵蛮。
这首宋代诗人幸元龙的《游越山》描绘了作者登山所见的美景。首句“上得越山半,方壶紫翠环”展现了越山的秀美,山顶仿佛是神仙居住的方壶仙境,环绕着青翠的山色。接下来,“山幽春溜响,花落午阴闲”两句,通过山涧清泉的潺潺声和午后的宁静,渲染出山中春天的静谧与生机。诗人行至寺庙旁,“梵刹依松外”,寺庙隐于松林之外,更显其宁静肃穆;而“仙家在竹间”则暗示了山中可能有隐士或修行者,增添了神秘色彩。
最后一联“小窗借高枕,风定鸟绵蛮”写诗人坐在小窗边,享受着高处的视野和宁静,微风吹过,鸟儿的鸣叫声显得悠长而和谐。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越山的自然风光和宁静氛围,流露出诗人对山水之美的欣赏和内心的闲适之情。
扁舟石门里,双棹荡孤烟。日夕望江树,彷佛见?川。
原上鹡鸰沙中雁,一水相连不道远。
稚子早攀岩桂待,行人独忆云松返。
惜是东西南北人,十年漂泊尚迷津。
平明送兄返田舍,薄暮思家泪满巾。
紫凤飞南海,徘徊恋天池。
岂无三珠树,归守椅梧枝。
逢君问出处,所需在明时。
本期千仞翔,览德而下之。
文采非惊世,宁为燕雀欺。
尝闻帝王代,衔图及鸣岐。
时哉不我与,蒙议于德衰。
稻粱不肯啄,终岁常苦饥。
东园琅玕实,倘许共来仪。
命侣出皇坰,税驾水之浒。
高下见林莽,飞潜散鳞羽。
维时夏秋交,凉风变徂暑。
棱棱霜台俊,幽期协心许。
选胜匪自今,兹游亦已屡。
追念向来辈,无一今晤语。
花木识故蹊,池亭非旧主。
芳塘未改流,颓城尚遗堵。
转盼即陈迹,况复论终古。
我闻达士说,天地为逆旅。
何者是长物,而能久留处。
浮白且尽觞,谈玄但挥麈。
一醉兀自然,此外非吾取。
南州盛火德,衡岳应朱爵。
拔地势嵯峨,摩天气回薄。
五岭耸近峙,九江沦巨壑。
秩祀崇百王,典礼光述作。
在昔有虞世,巡狩穷蛮落。
夏后体明德,玉字亦参错。
不知何代王,柴望阻灊霍。
南风岂不竞,皇德讵能博。
辇路鞠榛莽,云衢成寂寞。
缅惟赤帝居,降神谅有托。
宁止宅仙灵,岂但富鸾鹤。
往哲夙所钦,胜游追前诺。
幽探岣嵝碑,广张洞庭乐。
去矣逝鸿冥,讵云屈龙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