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赵丞相汝愚》
《挽赵丞相汝愚》全文
宋 / 赵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吾王不解去三思,石显端能杀望之。

未到浯溪读唐颂,已留衡岳伴湘累。

生前免见焚书祸,死后重刊党籍碑。

满地蒺藜谁敢哭,漫留楚些作哀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ǎnzhàochéngxiāng
sòng / zhàofān

wángjiěsānshíxiǎnduānnéngshāwàngzhī

wèidàotángsòngliúchōngyuèbànxiānglèi

shēngqiánmiǎnjiànfénshūhuòhòuzhòngkāndǎngbēi

mǎnshuígǎnmànliúchǔxiēzuòāi

注释
不解:不懂得,不明白。
石显:汉代权臣,此处比喻专权者。
望之:指某位历史人物,具体未详。
浯溪:地名,在湖南,与唐代文化有关。
湘累:湘江边的忠魂,泛指历代忠臣烈士。
焚书祸: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
党籍碑:比喻为纪念政治群体而立的纪念碑。
蒺藜:一种带刺的草本植物,象征困难和险阻。
楚些:古代楚地的诗歌体裁,此处指楚辞。
翻译
我们的君主不明白要深思熟虑,石显真的可能加害于望之。
还未到达浯溪阅读唐代的颂歌,就已经留在衡山陪伴湘江边的英魂。
生前得以避开焚烧书籍的灾祸,死后又重新刻下党籍碑以示纪念。
遍地都是荆棘,又有谁敢哭泣,只好随意留下楚辞作为哀悼之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悼念丞相赵汝愚的作品。赵汝愚在南宋时期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诗中表达了对赵汝愚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其人品的敬仰。

首句“吾王不解去三思”,批评了君主未能深思熟虑,暗示了赵汝愚的悲剧可能源于君王的决策失误。接着,“石显端能杀望之”引用历史典故,将赵汝愚比作汉代的忠臣石显,暗示他因直言而被陷害,暗示了赵汝愚的命运与古代贤良忠臣相似。

“未到浯溪读唐颂,已留衡岳伴湘累”两句,通过描绘赵汝愚未能如愿在湖南浯溪阅读唐朝的颂歌,却只能留在衡山陪伴湘江中的英魂(湘累,指屈原),表达了他对赵汝愚身后境遇的悲凉感慨。

“生前免见焚书祸,死后重刊党籍碑”进一步强调赵汝愚生前虽未遭受大规模的文化打压,但死后却被冠以“党籍碑”的冤名,暗示其政治生涯的不幸。

最后,“满地蒺藜谁敢哭,漫留楚些作哀辞”以满地的蒺藜比喻世态炎凉,无人敢为赵汝愚哭泣,只能借楚辞的形式寄托哀思,表达了诗人对赵汝愚的深深哀悼和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批判。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含蓄,通过对赵汝愚命运的描绘,揭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严酷,以及对公正与忠诚的坚守。

作者介绍

赵蕃
朝代:唐

猜你喜欢

白莲池汎舟

白藕新花照水开,红窗小舫信风回。

谁教一片江南兴,逐我慇勤万里来。

(0)

田家

田家喜雨足,邻老相招携。

泉溢沟塍坏,麦高桑柘低。

呼儿催放犊,宿客待烹鸡。

搔首蓬门下,如将轩冕齐。

(0)

故乡杏花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0)

江城子·其一

鵁鶄飞起郡城东,碧江空,半滩风。

越王宫殿,蘋叶藕花中。

帘卷水楼鱼浪起,千片雪,雨濛濛。

(0)

思江南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0)

花市

卜邻近花市,居久悟物理。

移春富贵家,无如深色美。

园中花比金,道上人冻死。

花死有人愁,人死无人视。

看花人出门,乞钱人长跪。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