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山十咏·其六沂风亭》
《南山十咏·其六沂风亭》全文
宋 / 刘仲堪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四楹倚岩壁,一径临烟坞。

诜诜讲习罢,济济生徒□。

振衣嘉树阴,浴德青江浒。

舞咏自忘归,何须在邹鲁。

(0)
翻译
四楹的房子靠着山崖,一条小路通向烟雾缭绕的山谷。
学生们刚刚结束热闹的讨论和学习,众多弟子聚集在一起。
在茂盛的大树下整理衣裳,沐浴在青江边的清风中洗涤心灵。
沉浸在歌舞与诗篇中,我忘了回家,何必一定要去邹鲁那样的文化名地呢?
注释
四楹:四根柱子支撑的房屋。
岩壁:山崖。
径:小路。
烟坞:烟雾笼罩的山谷。
诜诜:众多的样子。
讲习:讨论学习。
济济:众多而有秩序。
生徒:弟子。
振衣:整理衣裳。
嘉树:美好的大树。
浴德:洗涤心灵。
青江浒:青江边。
舞咏:歌舞吟咏。
忘归:忘记回家。
邹鲁:古代的文化教育中心,如山东邹县和鲁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典雅的学术氛围。开篇“四楹倚岩壁,一径临烟坞”两句,设置了一种隐逸的场景,其中“四楹”指的是房屋的四根柱子,“倚岩壁”则是房屋依傍在山岩之旁,给人一种避世独立的感觉。"一径"是一条小路,这里用来形容通往学堂的小道,"临烟坞"则让人联想到远离尘嚣的宁静环境。

接着,“诜诜讲习罢,济济生徒□”两句,描述了学子们勤奋学习的情景。"诜诜"形容声音和谐而不失严肃,"讲习"是指教授与讨论,"济济"则形容人数众多,"生徒"即学生,这里用一个空心□来表示学生的多寡。

第三句“振衣嘉树阴”中,“振衣”是指在树下整理衣衫,准备休息或学习,"嘉树"则指美好的大树,“树阴”为树荫所覆盖的地方,这里形容一个清凉舒适的学习环境。

第四句“浴德青江浒”中,“浴德”意指沐浴在美好的德行之中,“青江”则是形容江水的颜色,"浒"是江岸,这里的“浴德”暗示了学习不仅是知识上的积累,更是品德上的涵养。

最后两句“舞咏自忘归,何须在邹鲁”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忘我之境界。"舞咏"形容吟诵诗文或讨论学问时的喜悦状态,“自忘”则是完全沉浸于其中而忘记时间和自身,"归"这里指的是返回心之所向,"何须在邹鲁"则是在说,无需像古代的邹与鲁那样追求名教大师,只要有这样的环境与氛围,就已经足够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学术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学问的高洁情操。

作者介绍

刘仲堪
朝代:宋

刘仲堪,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九)以著作佐郎知英州。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五。今录诗十首。
猜你喜欢

裁锦词·其三

裁锦裁锦可喻政,学而后入斯为正。

子皮信进贤,侨也善譬是以能为郑。

呜呼为量不宏者,可以倾耳听。

(0)

题董邦达摹宋马远潇湘八景图·其七烟寺晚钟

积翠浮丹暮景萧,闻声始觉有僧寮。

禅和公案参来熟,披处谁能悟七条。

(0)

溪亭对雨·其三

半榻风回枕簟清,水晶为色筑为声。

假山都饮长虹练,瀑布香炉颇不争。

(0)

题慎郡王黄山三十六峰图·其二十六容成

我已识容成,容成不识我。

以此例学仙,不及劫馀火。

(0)

题德寿寺禅房

花宫松径偶相过,一脉曹溪问若何。

首座真成粥饭罐,半庭徒负芙蓉窝。

鸟来梵网衔天果,籁入香林振玉柯。

不悟灯笼将露柱,阿难空祗夜伽陀。

(0)

咏盆中水仙·其四

色香净处合天倪,恰喜清风潇洒之。

留得前年春意在,绿窗银烛觅吟时。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