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翠浮丹暮景萧,闻声始觉有僧寮。
禅和公案参来熟,披处谁能悟七条。
积翠浮丹暮景萧,闻声始觉有僧寮。
禅和公案参来熟,披处谁能悟七条。
此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山色苍翠,红霞映照的宁静景象。诗人通过“积翠浮丹暮景萧”一句,巧妙地将山峦的青翠与夕阳的红霞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闻声始觉有僧寮”则引出了画面中的一处禅寺,通过听闻远处传来的钟声,才意识到这是一处僧侣修行之所。
后两句“禅和公案参来熟,披处谁能悟七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禅和公案”指的是佛教中的经典故事或问题,暗示了僧侣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思考、探讨佛法的过程。“参来熟”则表明这些思考已经深入且熟悉,而“披处谁能悟七条”则可能是在比喻,即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有可能领悟到佛法的真谛,但又有谁能真正把握住这微妙的启示呢?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宁静,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佛法智慧的追求与感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寓意,表达了作者对于禅宗思想的独到见解和内心世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