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易水》
《易水》全文
宋 / 汪元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芦苇萧森古渡头,征鞍卸却上孤舟。

烟笼古木猿啼夜,月印平沙雁叫秋。

砧杵远闻添客泪,鼓鼙才动起人愁。

当年击筑悲歌处,一片寒光凝不流。

(0)
注释
芦苇:高大的芦苇。
萧森:茂盛而阴郁。
古渡头:古老的渡口。
征鞍:行人的马鞍。
孤舟:孤独的小船。
烟笼:被烟雾笼罩。
古木:古老的树木。
猿啼:猿猴的叫声。
月印:月光照亮。
雁叫:大雁的鸣叫。
秋:秋天。
砧杵:捣衣棒。
远闻:远远听到。
客泪:旅人的泪水。
鼓鼙:战鼓。
人愁:人们的忧虑。
当年:过去。
击筑:古代乐器,类似筑琴。
悲歌:悲伤的歌曲。
一片:整个。
寒光:寒冷的光芒。
凝不流:停滞不前。
翻译
茂密的芦苇丛生在古老的渡口边,旅途疲惫的马匹卸下鞍鞯登上孤舟。
夜晚,烟雾笼罩着古老的树木,猿猴哀啼;秋月映照着平坦的沙滩,大雁鸣叫。
远处传来的捣衣声让旅人泪流满面,战鼓声一响起就勾起了人们的忧愁。
当年慷慨悲歌的地方,如今只剩一片凄冷的寒光,仿佛时间凝固不再流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渡头的萧瑟画面,透露出一种寂寞和悲凉的情怀。开篇“芦苇萧森古渡头,征鞍卸却上孤舟”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片荒凉之景。古渡头的芦苇在风中摇曳,给人以时间久远而又被遗忘的感觉。征人的马鞍已经卸下,孤独的船只停靠在岸边,这种场景常见于旅途中的离别和告别。

接下来的“烟笼古木猿啼夜,月印平沙雁叫秋”两句,则是对夜晚景色的描写。烟霭笼罩着古老的树木,一声声猿啼在夜空中回荡,使人感到一种深邃的静谧。而月光下,平沙上留下的不过是一些雁叫声,以及秋天特有的凄凉气息。

“砧杵远闻添客泪,鼓鼙才动起人愁”两句,则是对远处砧杵声音和鼓鼙初响的描写。这些声音不仅让人听了心酸,更引发了旅人的思乡之情。

最后,“当年击筑悲歌处,一片寒光凝不流”两句,诗人回忆起往昔在此地击筑唱悲歌的情景,如今却只能是一片寒冷的光芒凝聚而不散。这不仅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现实中无法挽留美好的无奈和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悲凉,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佳作。

作者介绍
汪元量

汪元量
朝代: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
猜你喜欢

寄隐士

亭深自无暑,苔径复萦纡。

宾客不长到,儿童足可娱。

荷花晴带粉,蒲叶晚凝珠。

与尔城闉隔,兹欢想不殊。

(0)

病疟新差仲退折梅一枝冒雪跨驴访我松下且赋诗一首次韵以谢腊月廿八日也

破雪折梅相料理,要将春信报新年。

独跨瘦驴披鹤氅,更于何处觅神仙。

(0)

丙戌除夜泊舟东湖用白石归苕溪韵书怀·其二

空山岁晚足堪娱,残雪千峰水半湖。

明发临风想诸弟,共扶白发进屠苏。

(0)

送从祖还黄州桃花镇寓居

礼服悠悠岁月深,归来城郭岂堪寻。

葬防不背先师训,居颍能知前辈心。

古驿桃花劳远梦,征途柳色动新吟。

秋风傥有南飞雁,莫惜频频一寄音。

(0)

蝗飞高

战士尸上虫,虫老生翅翼。

目怒体甲硬,岂非怨飞激。

栉栉北方来,横遮遍天黑。

戍妇闻我言,色变气咽逆。

良人近战死,尸骸委砂砾。

昨夜魂梦归,白骑晓无迹。

因知天中蝗,乃是尸上物。

仰面久迎视,低头泪双滴。

呼儿勿杀害,解系从所适。

蝗乎若有知,飞入妾心臆。

(0)

劝鱼吟

一寒游鱼不可见,春暖游鱼初见面。

渊清人稀鱼可游,劝鱼切勿亲金钩。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