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经荒外,逍遥此梵宫。
云峰吐月白,石壁淡烟红。
宝塔灵仙涌,悬龛造化功。
天香涵竹气,虚呗引松风。
檐牖飞花入,廊房激水通。
猿鸣知谷静,鱼戏辨江空。
静默将何贵,惟应心境同。
流落经荒外,逍遥此梵宫。
云峰吐月白,石壁淡烟红。
宝塔灵仙涌,悬龛造化功。
天香涵竹气,虚呗引松风。
檐牖飞花入,廊房激水通。
猿鸣知谷静,鱼戏辨江空。
静默将何贵,惟应心境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深静谧的山寺风景,充满了超凡脱俗之感。开篇“流落经荒外,逍遥此梵宫”两句,即刻画出诗人远离尘世,徜徉于一座古老而神秘的佛教寺庙之中。这里的“梵宫”指的是印度佛教中的寺院,但在中国文化中,它也常用来形容国内的一些深藏山林、风格超凡的寺庙。
“云峰吐月白,石壁淡烟红”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云间透出的明月与山岩上的轻烟,共同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诗人通过这样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达到心灵净化的意境。
“宝塔灵仙涌,悬龛造化功”两句,进一步强化了寺庙的神圣与宁静。宝塔是佛教中常见的一种建筑,它代表着精神的高洁和力量。而“悬龛”则指的是山壁凿洞作为居所的地方,这里的“造化功”暗示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修行、追求心灵的净化。
接下来的“天香涵竹气,虚呗引松风”两句,更深入地描绘了寺庙中的自然景观和神秘氛围。这里的“天香”可能是指佛教中所说的清净无为之香,而“虚呗”则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声音,似乎在引导着松风。
“檐牖飞花入,廊房激水通”两句,则描写了寺庙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檐下飘落的花瓣随风入室,廊间奔流的清泉,这些都是诗人所感受到的宁静与生命力的象征。
“猿鸣知谷静,鱼戏辨江空”两句,更进一步地表达了自然界中生物之和谐。远处猿鸣声响,似乎在告知世间这谷地的寂静;而水中的鱼儿嬉戏,则是在展示着江河之美与生机。
最后,“静默将何贵,惟应心境同”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总结。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和神圣氛围中,诗人的内心达到了某种高度的宁静与平和,这份宁静是无价之宝,只有达到相同心境的人才能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山寺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以及在自然界中寻求内心平和的追求。
去年冬至入分宜,雨雪思亲泪亦垂。
今日载驰新喻道,大都浑似去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