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为张畴斋承旨作仙山晚渡》
《为张畴斋承旨作仙山晚渡》全文
元 / 朱德润   形式: 古风

十月之交,朔风其飘。我来自南,于以游遨。

清霜著乔木,落叶洒江皋。

野桥驾略彴,苍石浴寒潮。

客子暮担簦,蹀蹑上轻舠。

澄江静可渡,不惮前山遥。

闻有列仙人,炼玉遗丹膏。

凤音虽寂寞,素鹤可相招。

愿寻长生道,白日登云霄。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自南而来,游历仙山晚渡的景象。首句“十月之交,朔风其飘”,点明了时间与气候特征,秋风凛冽,预示着季节的更迭。接着,“我来自南,于以游遨”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游历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清霜著乔木,落叶洒江皋”描绘了深秋的典型景色,霜降之后,树木披上了银装,落叶铺满了江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凄美的氛围。“野桥驾略彴,苍石浴寒潮”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冷寂,野桥横跨,苍石映照着寒冷的江水,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

“客子暮担簦,蹀蹑上轻舠”写出了诗人的行踪,傍晚时分,他背着行囊,踏上小舟,继续他的旅程。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坚韧,也暗示了他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澄江静可渡,不惮前山遥”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勇气与决心,即使路途遥远,江水清澈,也能勇敢前行。

最后,“闻有列仙人,炼玉遗丹膏。凤音虽寂寞,素鹤可相招”几句,将主题引向了仙山与超凡脱俗的世界,诗人似乎在寻找着某种超越现实的真理或理想。这里的“列仙人”、“炼玉”、“丹膏”、“凤音”、“素鹤”等意象,充满了神秘与浪漫色彩,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愿寻长生道,白日登云霄”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渴望获得永恒生命,追求精神上的升华与超越,最终达到与天地同寿的理想境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一位文人墨客在自然与超自然之间寻求心灵寄托与精神慰藉的过程。

作者介绍

朱德润
朝代:元

(1294—1365)睢阳人,徙吴中,字泽民。工画山水人物,能诗,善书。仁宗延祐末荐授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英宗嗣位,出为镇东儒学提举,后弃官归。顺帝至正中,起为行中书省照磨,摄守长兴。有《存复斋集》。
猜你喜欢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四首·其二

门掩残红树树稀,客车休访雨中泥。

蜂攀故蕊将须护,鸟过空枝破血啼。

半月帘栊风不定,一川烟景日沉西。

先生卧病浑难管,拾得余英醉里题。

(0)

晓起

竹色衣全绿,林光露未晞。

陇猿催梦晓,塞月堕烟微。

别恨琴中语,流年客里归。

悠悠花上蝶,偏作合欢飞。

(0)

西京篇

秋风泼泼咸阳道,渭浦千霜白秋草。

秋草秋风暗古城,行人犹说西京好。

西京宫阙郁崔嵬,紫阁终南相向开。

建章长信飞尘杳,千门万户华阳回。

地底灵符生宝玉,天中王气夹风雷。

翠华銮辂乘春令,皓齿青娥艳落梅。

青娥如花复如雪,含情含态可怜绝。

鸳鸯比翼兰塘水,凤皇双栖上阳阙。

君王自爱长生乐,粉面铅姿却情薄。

已闻入海访神山,更道分官祀灵岳。

灵岳神山在何处,太乙无灵岁华莫。

坛上烟霏百和香,青鸟飞来忽飞去。

瑶池王母碧霞盘,桃赐人间已三度。

少翁击铎复吹籥,云旂风马宵纷错。

宫娥屏隔不敢近,神人荒忽但虚幕。

可怜卫霍大将军,提师十万净边尘。

出塞阴山系骄予,归朝原庙荐高勋。

勋业已成分戚里,女作贵人男尚主。

甲第曾甍照九城,珂马飞轩满三市。

一言得意即回天,卧内收符夺晋鄙。

金张骄侈不足云,窦灌豪华讵相似。

貂冠齐入分椒舍,朱门尽是鸣环者。

斗鸡小儿紫照褶,臂鹰奴子大宛马。

美人妖女倾名都,碧玉珊瑚斗天下。

富贵繁华惊转蓬,王侯钟鼎一朝空。

羡门子晋终不至,蓬壶方丈难相通。

前日丰碑辞纂纂,平津已作汾阳撰。

野火烧残金明阁,秋水崩沈射熊馆。

春花秋月剧无情,海水桑田漫莫凭。

玉碗早出秦帝苑,石麟凄断汉家陵。

汉家陵树满氤氲,千秋万岁灞陵存。

君看桥下春杨柳,落日飞花愁杀人。

(0)

会津门观江涨望小市人家戏作

渺渺波环紫贝,萧萧风起青蘋。

花市宁非海市,美人疑是鲛人。

眉妩春山学翠,脸凝秋水为神。

银汉双星漫渡,石城两桨无津。

(0)

扶南曲·其一

春人辞曲房,罗绮杂花香。

远思河边草,柔情陌上桑。

归来庭下路,羞见紫鸳鸯。

(0)

玉女潭二首·其一

丹嶂金吾凿,寒潭玉女名。

面岚成画阁,架雾起雕楹。

开牖通花影,疏泉纳涧声。

此中堪避世,何用罥朝缨。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