踯躅辛夷非有谓,蔷薇芍药欲奚为。
杨花侧畔楼台少,一水联桥映短篱。
踯躅辛夷非有谓,蔷薇芍药欲奚为。
杨花侧畔楼台少,一水联桥映短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惜春(其二)》。诗中以辛夷、蔷薇、芍药、杨花等春日常见之物为意象,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首句“踯躅辛夷非有谓”,“踯躅”指杜鹃花,“辛夷”则是木兰花,诗人以这两花的生长状态来暗示春天的逐渐消逝,虽无明确寓意,却暗含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次句“蔷薇芍药欲奚为”,“蔷薇”与“芍药”都是春天盛开的花卉,诗人用它们的生长状态来进一步渲染春末夏初的氛围,表达出对美好时光即将结束的无奈和不舍。
第三句“杨花侧畔楼台少”,“杨花”即柳絮,随风飘散,象征着春天的消散。而“楼台少”则暗示了春天的景致逐渐减少,繁华不再,给人以物是人非、时光匆匆之感。
最后一句“一水联桥映短篱”,“一水”指的是河流,“联桥”是连接两岸的桥梁,“短篱”则是简陋的栅栏。这一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显萧瑟的画面,河水、桥梁、短篱相互映衬,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隐含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生命的盛衰与流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感悟。
炎汉昔中圮,伤哉巨滔天。
浸淫及缙绅,冠履纷倒颠。
诗书附瞋目,舆隶高比肩。
逐臭沧海畔,攫金都市前。
何意鹓与鸾,化为鹰与鹯。
平生九鼎重,蜕弃如蛇蝉。
遂满抢攘气,宁馀仁义田。
空令独行士,愁望盈荒烟。
濯濯严光濑,垂竿方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