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不及往禅斋,细雨轻尘拂马来。
笑袒袈沙徐下座,莫须踏湿宝公鞋。
晴天不及往禅斋,细雨轻尘拂马来。
笑袒袈沙徐下座,莫须踏湿宝公鞋。
这首诗描绘了徐渭在中秋过后四日游览摩诃法藏诸刹时,遇到细雨的情景。诗中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晴天不及往禅斋”,以对比手法开篇,将晴朗的天气与前往禅斋的旅程形成对比,暗示旅程中的某种期待或内心的平静。接着,“细雨轻尘拂马来”一句,细腻地描绘了细雨轻轻拂过马背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同时也预示着旅程中的小插曲即将发生。
“笑袒袈沙徐下座”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僧侣在雨中悠闲自得的状态,他们笑着脱下袈裟,缓缓地从座位上站起,似乎对雨的到来并不感到困扰,反而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自然的馈赠。这不仅体现了僧侣们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赞赏。
最后一句“莫须踏湿宝公鞋”,则以一种幽默而含蓄的方式结束全诗。宝公鞋在这里象征着珍贵或神圣的事物,诗人通过这句话提醒读者,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要尊重和保护这一切,不要轻易破坏它们的纯净与美好。这一句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人类行为的一种道德约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宗思想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愁结乱如麻,长天照落霞。
离亭隐乔树,沟水浸平沙。
左尉才何屈,东关望渐赊。
行看转牛斗,持此报张华。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虚籁 一作:灵籁)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
制锦不择地,操刀良在兹。
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
浮人若云归,耕种满郊岐。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
讼息但长啸,宾来或解颐。
青橙拂户牖,白水流园池。
游子滞安邑,怀恩未忍辞。
翳君树桃李,岁晚托深期。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