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榻宵来半似冰,起看寒色太崚嶒。
平铺屋瓦浑无缝,斜点槎枒欲作棱。
远使可烦毡并齧,词流谁为茗相凭。
倚栏莫怪频延伫,南士于今得未曾。
旅榻宵来半似冰,起看寒色太崚嶒。
平铺屋瓦浑无缝,斜点槎枒欲作棱。
远使可烦毡并齧,词流谁为茗相凭。
倚栏莫怪频延伫,南士于今得未曾。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雪景的壮丽与寒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花覆盖屋瓦的景象,以及在雪中倚栏远眺的情景。首句“旅榻宵来半似冰”直接点出夜宿时分,室外气温之低,仿佛连床榻都结上了薄冰。接着“起看寒色太崚嶒”一句,通过“寒色”和“崚嶒”这两个词,生动地描绘了雪后大地的冷峻与高耸,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平铺屋瓦浑无缝”形容雪花均匀地覆盖在屋瓦上,仿佛没有留下一丝空隙,展现出雪景的纯净与完整。“斜点槎枒欲作棱”则进一步描绘了雪花在树枝、草尖等处的形态,它们或斜或直,形成棱角,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美。
“远使可烦毡并齧,词流谁为茗相凭”两句,诗人将视线从近景转向远方,想象着远方的人们可能需要羊毛毡御寒,而自己却只能借茶暖身,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在寒冷环境中对温暖的渴望。
最后,“倚栏莫怪频延伫,南士于今得未曾”两句,诗人倚靠栏杆,久久不愿离去,不仅是因为对美景的留恋,更是因为对这种难得一见的雪景感到新奇和惊喜。这里的“南士”指的是南方的人,暗示了诗人身处北方,对南方难得一见的雪景有着特别的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细微情感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