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身辟忧患,中道逢丧乱。
弃置父母国,荆蛮任逃窜。
朱家匿季布,刘氏依王粲。
黄巾动地起,惊蓬随风散。
道闻剖竹者,衣冠委涂炭。
妻子纵剽掠,齿发从焦烂。
炊骨无坚攻,杀身诚祸瘅。
尸僵横路衢,我行旦复旦。
驱马入凤阳,流黄伤彼瓒。
靡靡行迈人,悠悠起长叹。
洁身辟忧患,中道逢丧乱。
弃置父母国,荆蛮任逃窜。
朱家匿季布,刘氏依王粲。
黄巾动地起,惊蓬随风散。
道闻剖竹者,衣冠委涂炭。
妻子纵剽掠,齿发从焦烂。
炊骨无坚攻,杀身诚祸瘅。
尸僵横路衢,我行旦复旦。
驱马入凤阳,流黄伤彼瓒。
靡靡行迈人,悠悠起长叹。
这首诗《七哀(其一)》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邝露所作,描绘了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悲惨。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比喻,展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和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
首句“洁身辟忧患,中道逢丧乱”点明了主人公原本追求清白自守,避免灾祸,却在人生中途遭遇了战乱。接着,“弃置父母国,荆蛮任逃窜”描述了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离开故土,逃往偏远荒凉之地的无奈之举。通过“朱家匿季布,刘氏依王粲”这一典故的引用,暗示了在战乱中寻求庇护的艰难与不易。
“黄巾动地起,惊蓬随风散”形象地描绘了大规模起义的景象,如同狂风中的蓬草四处飘散,无法控制。接下来,“道闻剖竹者,衣冠委涂炭”揭示了官吏在战乱中的腐败与无能,百姓的生活陷入绝望。而“妻子纵剽掠,齿发从焦烂”则直接描绘了战乱中家庭成员遭受暴力侵害,甚至生命受到威胁的残酷现实。
“炊骨无坚攻,杀身诚祸瘅”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残酷,连食物都无法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也岌岌可危。最后,“尸僵横路衢,我行旦复旦”描绘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尸体横陈于街头,生活依旧在日复一日的苦难中继续。
整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战乱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鸟有车载板,朝暮尝一至。
世传鵩似鸮,而此与鸮似。
唯能预人死,以此有名字。
疑即贾长沙,当时所遭值。
洛阳多少年,扰扰经世意。
粗闻方外语,便释形骸累。
吾衰久捐书,放浪无复事。
尚自不见我,安知汝为异。
怜汝好毛羽,言音亦清丽。
胡为太多知,不默而见忌。
楚人既憎汝,弹射将汝利。
且长随我游,吾不汝羹胾。
长溪流水碧潺潺,古木苍藤暗两山。
把臂道人今在否,长官白首尚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