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哀·其一》
《七哀·其一》全文
明 / 邝露   形式: 古风

洁身辟忧患,中道逢丧乱。

弃置父母国,荆蛮任逃窜。

朱家匿季布,刘氏依王粲。

黄巾动地起,惊蓬随风散。

道闻剖竹者,衣冠委涂炭。

妻子纵剽掠,齿发从焦烂。

炊骨无坚攻,杀身诚祸瘅。

尸僵横路衢,我行旦复旦。

驱马入凤阳,流黄伤彼瓒。

靡靡行迈人,悠悠起长叹。

(0)
鉴赏

这首诗《七哀(其一)》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邝露所作,描绘了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悲惨。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比喻,展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和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

首句“洁身辟忧患,中道逢丧乱”点明了主人公原本追求清白自守,避免灾祸,却在人生中途遭遇了战乱。接着,“弃置父母国,荆蛮任逃窜”描述了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离开故土,逃往偏远荒凉之地的无奈之举。通过“朱家匿季布,刘氏依王粲”这一典故的引用,暗示了在战乱中寻求庇护的艰难与不易。

“黄巾动地起,惊蓬随风散”形象地描绘了大规模起义的景象,如同狂风中的蓬草四处飘散,无法控制。接下来,“道闻剖竹者,衣冠委涂炭”揭示了官吏在战乱中的腐败与无能,百姓的生活陷入绝望。而“妻子纵剽掠,齿发从焦烂”则直接描绘了战乱中家庭成员遭受暴力侵害,甚至生命受到威胁的残酷现实。

“炊骨无坚攻,杀身诚祸瘅”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残酷,连食物都无法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也岌岌可危。最后,“尸僵横路衢,我行旦复旦”描绘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尸体横陈于街头,生活依旧在日复一日的苦难中继续。

整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战乱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作者介绍

邝露
朝代:明

(1604—1650)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诸生。历游广西、江苏、浙江间,在桂遍历诸土司辖地,悉知其山川风土。唐王立于福州,官中书舍人。永历中,以荐入翰林。清兵破广州,抱古琴绝食死。工诗善书,有《赤雅》、《峤雅》等。
猜你喜欢

观王氏雪图

崔嵬相映雪重重,茅屋柴门在半峰。

想有幽人遗世事,独临青峭倚长松。

(0)

车载板二首·其二

鸟有车载板,朝暮尝一至。

世传鵩似鸮,而此与鸮似。

唯能预人死,以此有名字。

疑即贾长沙,当时所遭值。

洛阳多少年,扰扰经世意。

粗闻方外语,便释形骸累。

吾衰久捐书,放浪无复事。

尚自不见我,安知汝为异。

怜汝好毛羽,言音亦清丽。

胡为太多知,不默而见忌。

楚人既憎汝,弹射将汝利。

且长随我游,吾不汝羹胾。

(0)

酬郑闳中

萧条行路欲华颠,回首山林尚渺然。

三釜祇知为养急,五浆非敢在人先。

文章满世吾谁慕,行义如君众所传。

宜有至言来助我,可能空寄好诗篇。

(0)

仁宗皇帝挽辞四首·其一

去序三朝圣,行崩万国天。

忧勤无旷古,治洽最长年。

仁育齐高厚,哀思罄幅员。

欲知千载美,道德冠遗编。

(0)

送陈令

长溪流水碧潺潺,古木苍藤暗两山。

把臂道人今在否,长官白首尚人间。

(0)

赴召道中

海气冥冥涨楚氛,汀洲回薄水横分。

青松十里钟山路,祇隔西南一片云。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