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酬仲通初提举崇福宫见寄》
《酬仲通初提举崇福宫见寄》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富寿安民旧学违,符移拥笔素心非。

青云有路那足顾,白发满头胡不归。

永日杜门无俗客,临风隐几得天机。

西山爽气秋应好,恨不相从上翠微。

(0)
翻译
追求富寿与安民的旧学理想已远离我,面对文书我握笔却心境淡泊。
仕途青云之路虽在眼前,但满头白发为何还不归乡。
整日闭门家中无俗人来访,倚着风几独坐,洞察自然之理。
秋天的西山清气宜人,只遗憾不能与你一同登高望翠微峰峦。
注释
富寿:长寿和安宁。
违:违背、远离。
符移:公文调动。
素心:淡泊的心境。
青云有路:仕途顺畅。
胡不归:为何不归。
永日:整日。
杜门:闭门不出。
临风隐几:倚着风几。
天机:自然的奥秘或道理。
爽气:清爽的气息。
翠微:青翠的山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所作,名为《酬仲通初提举崇福宫见寄》。诗中充满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超脱。

"富寿安民旧学违,符移拥笔素心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学问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以及内心真诚不变的写作态度。"富寿"指的是平静安逸的生活,而"安民"则是安抚百姓之意,"旧学违"说明了诗人对传统学问的遵循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冲突。"符移拥笔素心非"表达了诗人即使在世事纷扰中,也保持着纯洁不变的心性和写作。

"青云有路那足顾,白发满头胡不归。"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渴望。"青云有路"象征着通往山林隐逸之地的路径清晰,而"那足顾"则表达了诗人对此种生活的向往和留恋。"白发满头"描绘了诗人的年迈,"胡不归"则是对自己为什么还没有选择归隐生活的疑问。

"永日杜门无俗客,临风隐几得天机。"

这里诗人描述了自己的理想生活状态,即长时间地闭门谢绝世间俗事,只有在风中偶尔露出真实情感,领悟到自然界中的神秘规律。

"西山爽气秋应好,恨不相从上翠微。"

最后两句诗人赞美了西山的清新空气和秋天宜人的气候,并表达了对无法与友人一同享受这份美好的遗憾,以及对于高远处所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诗人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画·其二

看山亭上晚凉多,曲曲朱栏瞰玉河。

一派响泉云外落,长流不息似恩波。

(0)

张廷瑞画竹为陈体方

古时张旭善草书,草书名重人难如。

不攻草书攻墨竹,有孙今向虞山居。

醉吟先生醉乡客,清风两腋生衣□。

溪藤求写作便面,形影半弯堪捲舒。

白云孤飞洒苍雪,墨汁忽吐金蟾除。

相灵何处报琴瑟,九疑一望连郊墟。

琅玕不碎铁如意,翡翠却胜红芙蕖。

秋声彷佛动毫末,风吹仙梦游华胥。

先生爱我旧莫逆,珍重示我过茅庐。

蔷薇露香为沐手,老眼披玩尘消除。

□飙满座惬清兴,抵用金杯浮玉蛆。

纷纷花草空自媚,此君敬慕心长虚。

愿留高枝款栖凤,莫取长竿供钓鱼。

人生踪迹类萍水,日月安可延居诸。

平生共保岁寒节,白发满头情有馀。

(0)

绛山书院图

绛山高峨峨,绛水流汤汤。

山水出雄固,城池建封疆。

万家烟树迷,屋宇连垣墙。

鸡犬自鸣吠,风俗多淳良。

爰有读书院,轮奂居中央。

青衿日济济,探讨攻文章。

岂惟惜一馀,亦乃明五常。

规模似邹鲁,时世逢虞唐。

学成致登用,高步纡岩廊。

而君昔此游,别来岁己长。

丹青写其图,以慰心遑遑。

怀土众所同,伟哉重义方。

作诗为赞美,攸久期播扬。

(0)

明妃曲

明妃生长巫山村,雨露未沐椒房恩。

写图召幸在当日,不赂画工君不识。

一朝远嫁辞冕旒,重瞳相见难相留。

法刀虽斩毛延寿,倾城倾国宁再有。

至今青冢草离离,琵琶尚传哀怨词。

(0)

竹木白头翁

古木苍苍俯碧流,疏篁瑟瑟晚含秋。

幽禽独立西风里,似向斜阳叹白头。

(0)

闻讣音后不入睡省口号

纱窗日上梦初醒,惊喜官闲志虑宁。

记淂金门听漏日,几回和月候龙庭。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