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还入夜,波怒未能平。
江气云烟重,山光水墨轻。
荧荧渔火乱,惨惨暮寒生。
咫尺淮乡路,淹留系此情。
北风还入夜,波怒未能平。
江气云烟重,山光水墨轻。
荧荧渔火乱,惨惨暮寒生。
咫尺淮乡路,淹留系此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远行者的依依不舍之情。
“北风还入夜,波怒未能平。”开篇便以北风与波涛的愤怒设定了一个肃穆而动荡的氛围,北风在夜色中回旋不息,江上的波浪亦是怒涛难平,显示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和动荡的心绪。
“江气云烟重,山光水墨轻。”这里的“江气”指的是江上飘渺的水汽,它与云烟交织,使得天色变得浓重;而“山光水墨轻”则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意境,山光透过水面,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这种对比强烈的描写手法,不仅映衬了自然景物的多变,也反映出诗人的心情起伏。
“荧荧渔火乱,惨惨暮寒生。”夜幕低垂中,渔火(即渔民用以捕鱼的火光)在江面上闪烁不定,显得分外凄凉;而“惨惨暮寒生”则是对那逐渐降临的夜色与寒意的描绘,通过这些细节,诗人传递出一种深秋送别时的冷清感。
“咫尺淮乡路,淹留系此情。”最后两句,诗人提及了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淮乡路,并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绪。这里的“咫尺”意味着短暂的停留,而“淹留”则是希望时间能够稍作停顿,以此来延续对远行者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风、波、云烟、山光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渔火、暮寒等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在送别时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道人少日鍊神形,兵祸俄乘竟不成。
欠为黄庭判一死,所酬丹事又三生。
眼看残尽鸡窠老,胆破宁寒犬舐盟。
豹养虎攻嗟尔似,却求翰墨作虚名。
官暇频游览,春阑勿叹嗟。
閒情寓文酒,好景付莺花。
笑语留长日,园林访几家。
归途最喧塞,红烛数行斜。
凄风向晚来何频,潜与嘉雪为涂津。
重云固结惨不动,六幕莽荡空无尘。
信哉北帝举冬令,肃清万类犹时巡。
人思沾被率土滨,有若渴者欲饮醇。
傥施馀润及芽蘖,寸草亦望繁如茵。
尝闻洛阳纵高卧,抑有郢客歌阳春。
何如酒阵与之敌,却退寒色其威振。
天心安肯靳一洒,化力自可周群伦。
黎明忽见已盈尺,良瑞岂止山溢银。
预知礼年此足贺,十空九室皆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