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所乐宁过此,一事都无有俸钱。
更向丰年观割稻,须知身是地行仙。
人间所乐宁过此,一事都无有俸钱。
更向丰年观割稻,须知身是地行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满足。首句“人间所乐宁过此”,表达了诗人认为当前的生活乐趣已经超过了世间其他事物,流露出一种对现状的满意和知足感。接着,“一事都无有俸钱”则进一步说明了诗人生活状态的简朴,没有额外的收入或财富,但这种生活并未使他感到匮乏或不满,反而从中找到了快乐。
后两句“更向丰年观割稻,须知身是地行仙”,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农事的热爱。在丰收的年份里,观看农民收割稻谷的过程,诗人仿佛感受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由与快乐,自比为行走于大地间的神仙。这不仅体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简单、纯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的奢华与内心的宁静,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富足和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展现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哲学思考。
旗尾指船头,篙工告风便。
张帆弛双橹,去势如脱箭。
船傍两高山,过目若流电。
波平船稳驰,客寝兀未变。
吾闻西江龙,神力回宇县。
往来万夫祷,正直巧获愿。
嗟予何所恃,诚确无所荐。
神岂哀我穷,有赐不待献。
乃知人穷我,本不坐神谴。
人间事若异,未易以言辩。
坐令千里远,近若在几研。
惭非谢宣城,攫笔赋净练。
我虽不知文,尝闻于达者。
文以意为车,意以文为马。
理强意乃胜,气盛文如驾。
理惟当即止,妄说即虚假。
气如决江河,势盛乃倾泻。
文莫如六经,此道亦不舍。
但于文最高,窥不见隙罅。
故令后世儒,其能及者寡。
文章古亦众,其道则一也。
譬如张众乐,要以归之雅。
区区为对偶,此格最污下。
求之古无有,欲学固未暇。
君为时俊髦,我老安苟且。
聊献师所传,无以吾言野。
伏尽金才壮,天高火欲流。
病悰抛酷暑,诗兴得高秋。
昼静尘埃少,宵凉河汉浮。
青伤桐叶腻,爽夺蕙兰柔。
晚岁寒将届,群芳叶不收。
幽人多感慨,啼鴂助骚愁。
病懒非高卧,疏迂却自由。
功名与世事,摆落醉乡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