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竹杖只圆光,此竹如何得许方。
削得团栾无可笑,蓦然夺去亦何妨。
咄哉,得力处不在这个。
家家竹杖只圆光,此竹如何得许方。
削得团栾无可笑,蓦然夺去亦何妨。
咄哉,得力处不在这个。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楼钥的作品《戏答益老寄方竹杖》。诗人以戏谑的口吻,描述了收到一方形竹杖后的感受。他首先对竹杖的形状感到惊讶,寻常的竹杖都是圆的,而这根却为何如此与众不同。接着,他调侃说即使竹杖削成了不常见的方形,如果能带来实用或乐趣,即使突然失去也无需介怀。最后,诗人通过"咄哉,得力处不在这个"表达了深层含义,暗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外在形式,而是内在的功能和意义。
整首诗寓言性强,通过竹杖的形状变化,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哲理的理解,即事物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其表面的形态,而在于其实际的作用和带来的内心体验。这种轻松戏谑的笔调中,蕴含着深沉的人生智慧。
凤池容出沐,蜗舍喜端居。
罢草芝泥诏,闲看紫素书。
曲肱销永昼,行药绕前除。
鬓换二毛近,林凋一叶初。
香街连甲第,席户望朝车。
暂别同心友,还嗟会面疏。
遥怜天上桂华孤,月中何不种两株。
唐人此句真绝唱,后来诗人半语无。
向来何夕秋风起,吹脱广寒双桂子。
落向君家楼阁前,种玉开花今几年。
清宵双影写窗户,却兼月里成三树。
年年八月九月时,黄金粟缀青瑶枝。
秋风吹香入月去,风回却带天香归。
容斋仙人为作碑,诚斋老人为作诗。
金蟆玉兔已传诵,莫问姮娥知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