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点绛唇·其三和向芗林木犀》
《点绛唇·其三和向芗林木犀》全文
宋 / 杨无咎   形式: 词  词牌: 点绛唇

借问嫦娥,当初谁种婆娑树。空中呈露。

不坠凡花数。却爱芗林,便似蟾宫住。清如许。

醉看歌舞。同在高寒处。

(0)
注释
婆娑树:形容树木姿态优美,枝叶繁茂。
凡花:指世间普通的花朵。
芗林:可能指香气浓郁的树林,也可能暗指仙境。
蟾宫:月亮上的宫殿,常用来象征仙境。
清如许:形容事物非常清雅。
歌舞:娱乐活动,此处可能指人间的欢宴。
高寒处:指月宫或高洁之地,暗示远离尘世。
翻译
请问嫦娥,当初是谁种下了婆娑树?它在天空中展现。
它不是凡间的花朵,数量稀少。却钟爱于芗林,仿佛住在月宫一般。如此清雅。
在醉意中欣赏歌舞,我们都在这高洁寒冷的地方共处。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诗人杨无咎的《点绛唇·其三》中的一段,和向芗林木犀。通过这几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超脱与淡泊之情怀。

“借问嫦娥,当初谁种婆娑树”两句,以月宫中的嫦娥为话题,提出了一个虚构的问题。这里的“婆娑树”可能指的是月中的一种神奇的植物,或许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物。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丰富想象力,也反映出他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空中呈露。不坠凡花数。”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婆娑树”的独特和高洁。它不像普通的花朵随风飘落,而是悬挂在空中,显得格外清新脱俗。

“却爱芗林,便似蟾宫住。”诗人表达了对“芗林”的偏爱,这里的“芗林”可能指的是竹林或其他类似的自然景物。通过将其与月宫中的“蟾宫”相比较,诗人暗示自己对于这种清幽环境的向往和归属感。

“清如许。醉看歌舞。”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然的生活状态,“清如许”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而“醉看歌舞”则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观看世间的繁华,也只是一种超然的欣赏,没有尘世的情感牵扯。

“同在高寒处。”这句强调了诗人与月宫嫦娥共享的孤独与清冷,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相通和寄托。

总体来说,这段词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高洁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他在这种环境中所获得的心灵宁静与满足。

作者介绍

杨无咎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呈徐通仲兼简仲锡通仲与诚斋为乡人近来赴调

斯文准乾坤,作者难屈指。
我从李郎游,知有徐孺子。
春风杼洲前,白月太湖尾。
怀哉来无期,玉唾炯在纸。
去年识仲氏,何啻空谷喜。
合并忽自天,倾倒见底里。
维君天下土,竹箭东南美。
胡不在石渠,诸公当料理。
千岩今林宗,泉石助风轨。
示疾不下堂,有句高八米。
此老笔砚交,诚斋古元礼。
毫端酒秋露,去国词愈伟。
属闻都门别,回首即桑梓。
独怜苕溪上,垂榻俟行李。
烟波肯寻盟,归棹为君舣。

(0)

次韵鸳鸯梅

漠漠江南烟雨,于飞似报初春。
折过女郎山下,料应愁杀佳人。

(0)

丁已七月望湖上书事

白天碎碎如析绵,黑天昧昧如陈玄。
白黑破处青天出,海月飞来光尚湿。
是夜太史秦月蚀,三家各自矜算术。
或云七分或食既,或云食书不在夕。
上令御史登吴山,下视海门监月出。
年来历失无人修,三家之说谁为优。
乍如破镜光炯炯,渐若小儿初食饼。
时方下令严禁铜,破镜何为来海东。
天边有饼不可食,闻产饥民满淮北。
是镜是饼且勿论,须臾还我黄金盆。
金盆当空四山静,平波倒浸云天影。
下连八表共此光,上接银河通一冷。
御史归家太史眠,人间不闻钟鼓传。
白石道人呼钓船,一瓢欲酌湖中天。
荷叶摆头君睡去,西风急送敲窗句。

(0)

寄俞子

此郎都无子弟气,夜对黄妳笼青灯。
只今落脚堕鸢外,欲往从之欢未能。
郎罢才名今日发,佐州亦复坐穷边。
甚欲出手相料理,东南风高难寄笺。

(0)

平甫放三十二鸥于吴松余不及与盟

桥下松陵绿浪横,来迟不与白鸥盟。
知君久对青山立,飞尽梨花好句成。

(0)

禽言如日哥哥

君不见苕溪西南石鼓山,鸟如鸜鹆啼其间。
土人相传是阿弟,千呼万唤云复还。
身为独雁失俦侣,所愧鹡鴒图急难。
绕林哀哀诉明月,夜阑月落声渐咽。
天地阔远兄不闻,苍岩下泪山竹裂。
岂无鸦舅与鹁姑,人各有心非友于,陟冈四顾空欷嘘。
君不见江南望夫谁家子,登山化石不得语。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