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湘夫人祠》
《湘夫人祠》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

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蘋。

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

(0)
注释
肃肃:形容寂静无声。
湘妃庙:古代传说中的湘妃祠堂。
空墙:空荡的墙壁。
碧水:清澈的春水。
虫书:古代神秘的文字,这里比喻精致的玉佩装饰。
玉佩:珍贵的饰品。
藓:苔藓。
燕舞:燕子飞舞。
翠帷:绿色的帷幕。
尘:尘埃。
晚泊:傍晚停船。
汀树:水边的树木。
微馨:微弱的香气。
渚蘋:水边的浮萍。
苍梧:古代地名,这里指代远方或逝去的地方。
恨不尽:无尽的思念。
丛筠:丛生的竹子,象征哀愁和思念。
翻译
寂静的湘妃庙,空荡的墙壁映着碧绿的春水。
玉佩上刻着虫书,苔藓覆盖,燕子在翠色帷幕中翩翩起舞,带起尘埃。
傍晚时分,我在汀洲树下停船,微弱的香气从岸边的蘋草传来。
对苍梧的思念无尽,泪水浸湿了丛生的竹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美而又带有哀伤情感的画面。诗人在描述湘妃庙的景象时,用了"肃肃"二字来形容那庄严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是"空墙碧水春",这里的"碧水"不仅指的是清澈的水,还暗示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情感。春天的景色与庙宇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

接下来的"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一句,则是对细节的精致描写。"虫书"指的是细小的花纹或图案,而"玉佩藓"则是用来形容地面上铺满了细碎的玉片,这些都是古代贵族妇女饰物的描述,暗示着湘妃庙内曾经的辉煌与繁华。而"燕舞翠帷尘"则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画面,燕子在绿色的幕帐间穿梭,带出的是一份淡雅而又有些许哀愁的情感。

诗人之后的"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蘋"是对时间与空间的转换。"晚泊"表明了时光的流逝,而"登汀树"则是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一份宁静。"微馨"指的是一种淡淡的香气,而"借渚蘋"则显示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融入和敬畏。

最后,"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一句,则是诗人的情感宣泄。这里的"苍梧"指的是深远而又有些许哀伤的情怀,而"恨不尽"则是在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无法挽留的无奈和悲痛。"染泪在丛筠"更是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泪水沿着丛生的小竹流下,形象地表现出一种无法抑制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湘妃庙景物的描写,以及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种对过去历史的缅怀和哀愁,是一首充满了古典美感与深邃情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对酒

老子不堪尘世劳,且当痛饮读离骚。

此身幸已免虎口,有手但能持蟹螯。

牛角挂书何足问,虎头食肉亦非豪。

天寒欲与人同醉,安得长江化浊醪。

(0)

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

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

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方将怨无襦,忽复歌《缁衣》。

堂堂孔北海,直气凛群儿。

朱轮未及郊,清风已先驰。

何以累君子,十万贫与羸。

滔滔满四方,我行竟安之。

何时剑关路,春山闻子规。

(0)

落花·其二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0)

契妙

契妙堂中静养神,神凝气聚一壶春。

青山绿水无非道,翠竹黄花有几人。

世外不知千百世,身中还更两三身。

一从契得虚无妙,明月清风是我邻。

(0)

潇湘逢故人慢

薰风微动,方樱桃弄色,萱草成窠。翠帏敞轻罗。

试冰簟初展,几尺湘波。

疏帘广厦,寄潇洒、一枕南柯。

引多少、梦中归绪,洞庭雨棹烟蓑。

惊回处,闲昼永,但时时,燕雏莺友相过。

正绿影婆娑。况庭有幽花,池有新荷。

青梅煮酒,幸随分、赢得高歌。

功名事、到头终在,岁华忍负清和。

(0)

促织

金屏翠幔与秋宜,得此年年醉不知。

祇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絇丝。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