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
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蘋。
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
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蘋。
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美而又带有哀伤情感的画面。诗人在描述湘妃庙的景象时,用了"肃肃"二字来形容那庄严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是"空墙碧水春",这里的"碧水"不仅指的是清澈的水,还暗示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情感。春天的景色与庙宇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
接下来的"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一句,则是对细节的精致描写。"虫书"指的是细小的花纹或图案,而"玉佩藓"则是用来形容地面上铺满了细碎的玉片,这些都是古代贵族妇女饰物的描述,暗示着湘妃庙内曾经的辉煌与繁华。而"燕舞翠帷尘"则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画面,燕子在绿色的幕帐间穿梭,带出的是一份淡雅而又有些许哀愁的情感。
诗人之后的"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蘋"是对时间与空间的转换。"晚泊"表明了时光的流逝,而"登汀树"则是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一份宁静。"微馨"指的是一种淡淡的香气,而"借渚蘋"则显示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融入和敬畏。
最后,"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一句,则是诗人的情感宣泄。这里的"苍梧"指的是深远而又有些许哀伤的情怀,而"恨不尽"则是在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无法挽留的无奈和悲痛。"染泪在丛筠"更是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泪水沿着丛生的小竹流下,形象地表现出一种无法抑制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湘妃庙景物的描写,以及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种对过去历史的缅怀和哀愁,是一首充满了古典美感与深邃情思的作品。
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
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方将怨无襦,忽复歌《缁衣》。
堂堂孔北海,直气凛群儿。
朱轮未及郊,清风已先驰。
何以累君子,十万贫与羸。
滔滔满四方,我行竟安之。
何时剑关路,春山闻子规。
薰风微动,方樱桃弄色,萱草成窠。翠帏敞轻罗。
试冰簟初展,几尺湘波。
疏帘广厦,寄潇洒、一枕南柯。
引多少、梦中归绪,洞庭雨棹烟蓑。
惊回处,闲昼永,但时时,燕雏莺友相过。
正绿影婆娑。况庭有幽花,池有新荷。
青梅煮酒,幸随分、赢得高歌。
功名事、到头终在,岁华忍负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