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晴杏花雨,东村西村鸣社鼓。
长旂翩翩导前路,乐舞于于成队伍。
冠带郎君颜貌古,插竹簪花相媚妩。
可是平生惯尘土,不学时人觑面目。
髦髦童儿亦覶缕,骑牛老儿妄伛偻。
桑柘影斜山日暮,醉饱归来同笑语。
田家之乐乐如许,正是太平无事处。
孰知异世多官府,村乐荒凉无此举。
大家役役如征戍,小家戚戚驱儿女。
白日康庄猰㺄多,黔黎尽作逃亡户。
云林丛社能识取,抚绥宁信巅崖苦。
按图阅景自凄楚,谁是龚黄谁卓鲁?
春风吹晴杏花雨,东村西村鸣社鼓。
长旂翩翩导前路,乐舞于于成队伍。
冠带郎君颜貌古,插竹簪花相媚妩。
可是平生惯尘土,不学时人觑面目。
髦髦童儿亦覶缕,骑牛老儿妄伛偻。
桑柘影斜山日暮,醉饱归来同笑语。
田家之乐乐如许,正是太平无事处。
孰知异世多官府,村乐荒凉无此举。
大家役役如征戍,小家戚戚驱儿女。
白日康庄猰㺄多,黔黎尽作逃亡户。
云林丛社能识取,抚绥宁信巅崖苦。
按图阅景自凄楚,谁是龚黄谁卓鲁?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王冕的《村田乐祭社图》描绘了一幅乡村春日祭祀社神的欢乐场景。首句“春风吹晴杏花雨”,以春风和杏花雨渲染了春天的气息,为画面增添了生机。接着,“东村西村鸣社鼓”展现了村庄里热闹的气氛,社鼓声声,象征着村民们共同参与的节日庆典。
“长旂翩翩导前路,乐舞于于成队伍”描绘了队伍行进的壮观景象,旗帜飘扬,舞蹈热烈,显示出村民们的喜悦和团结。接下来,诗人通过“冠带郎君颜貌古,插竹簪花相媚妩”,描绘了村民们朴素而淳朴的装扮,以及他们互相欣赏的欢乐氛围。
然而,诗中也暗示了社会现实,“可是平生惯尘土,不学时人觑面目”,暗指村民们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官场的浮躁形成对比。随后,诗人描述了儿童和老人的参与,以及“醉饱归来同笑语”的田园生活,展现出和谐安宁的农村生活。
然而,诗人并未止于此,他以“田家之乐乐如许,正是太平无事处”表达对太平盛世的向往,紧接着转折道:“孰知异世多官府,村乐荒凉无此举”,揭示了现实中官府繁苛,百姓生活困苦的现实。最后,诗人感慨“按图阅景自凄楚,谁是龚黄谁卓鲁?”表达了对贤能官员的期盼,呼唤像龚遂、黄霸那样的清官能为民解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欢快的村田乐祭为背景,寓言式地揭示了社会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忧虑。
荔湾一尊话,未壮君已髯。
服官却复辞,山泽甘终淹。
相思千里会,淞波摇明蟾。
岂图温室中,长岁如鲽鹣。
劝讲日不给,遑暇忧苍黔?
归沐就庭楸,借书互校签。
元佑邈隔世,唏嘘说垂帘。
朝贵骨尽尘,谁德谁怨嫌?
时于酒垆侣,襟泪还一沾。
河清倘可俟,火井宁竟熸?
醉卧北窗下,风来忘凉炎。
岱云随车度清济,一雨濯遍明湖荷。
夥颐湖舫始何岁,楼观突兀周四阿。
小沧浪馆最眼熟,丱角逃学频频过。
湖心古亭旧驻跸,诗刻长与光林萝。
先臣壁记亦好在,五十五载来摩挲。
中间世事凡几变,岂但容鬓悲观河。
张翁执手讯宫掖,三岁梦断风中珂。
蒲鱼芳鲜足一醉,不饮如此风光何!
酒阑月坠忍便去,坐对照槛鳞鳞波。
春光能醉人,花气酽于酒。
君诗夙餍我,香味比花厚。
枣花取名寺,近乃富鹿韭。
紫白冠以黄,墨者开最后。
红杏青松图,闻将还僧手。
但要选花易,韵事已仅有。
庭楸亦自花,镇与佛相守。
丁香西来阁,枯株顾老寿。
举觞酹朱王,诗魂常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