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梁节庵六十寿诗·其三》
《梁节庵六十寿诗·其三》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古风  押[盐]韵

荔湾一尊话,未壮君已髯。

服官却复辞,山泽甘终淹。

相思千里会,淞波摇明蟾。

岂图温室中,长岁如鲽鹣。

劝讲日不给,遑暇忧苍黔?

归沐就庭楸,借书互校签。

元佑邈隔世,唏嘘说垂帘。

朝贵骨尽尘,谁德谁怨嫌?

时于酒垆侣,襟泪还一沾。

河清倘可俟,火井宁竟熸?

醉卧北窗下,风来忘凉炎。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宝琛为梁节庵六十寿辰所作的第三首诗。诗中充满了对友人梁节庵的深情厚谊与对其人生经历的感慨。

首句“荔湾一尊话,未壮君已髯”描绘了两人在荔湾饮酒交谈的情景,虽未到壮年,但君已长出胡须,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接着“服官却复辞,山泽甘终淹”表达了梁节庵曾为官,后又辞官归隐山林的生活选择,甘愿在自然中度过余生。

“相思千里会,淞波摇明蟾”描绘了两人虽相隔千里,但心心相印,如同明月在淞波上摇曳,象征着深厚的友情跨越时空。接下来“岂图温室中,长岁如鲽鹣”则以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梁节庵晚年生活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像鲽鹣一样,相伴一生,长享天年。

“劝讲日不给,遑暇忧苍黔?”表达了对梁节庵在繁忙的讲学生活中,仍不忘关心国家和人民的敬佩之情。接着“归沐就庭楸,借书互校签”描述了梁节庵在家中整理书籍,与朋友交流学问的场景,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术的追求。

“元佑邈隔世,唏嘘说垂帘”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社会变革的感慨。最后“朝贵骨尽尘,谁德谁怨嫌?”提出对朝中权贵的讽刺,表达了对公正与道德的呼唤。

“时于酒垆侣,襟泪还一沾”描绘了梁节庵在酒肆与友人相聚,流露出内心的忧伤。而“河清倘可俟,火井宁竟熸?”则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社会能够变得清明,邪恶之事得以终结。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张汉臣因入觐索诗

汉臣千里觐龙庭,欲使天皇致太平。

十事便宜言恳切,三千貔虎令严明。

好筹庙算如留相,莫忆鲈鱼似季鹰。

一统要荒君勉力,云台须占最高名。

(0)

天德海上人寄诗用元韵

知子无心谒五侯,浮云富贵岂能留?

华亭夜静西风软,万顷沧波浸月钩。

(0)

和高丽使三首·其一

神武有威元不杀,宽仁常愧数兴戎。

仁绥武震诚无敌,重译来王四海同。

(0)

请岩公禅师诣天德作水陆大会

禅师久住贺兰山,心与白云自在闲。

便好因风到人世,化为甘露满人间。

(0)

题张道人扇二首·其二

真空境界本如如,病眼生花认画图。

至道绝形刚着面,太虚无面更添须。

(0)

十七日早行始忆昨日立春

客中为客已浃旬,岁杪西边访故人。

杷榄花前风弄麦,葡萄架底雨沾尘。

山城肠断得穷腊,村馆销魂偶忘春。

今日唤回十载梦,一盘凉饼翠蒿新。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