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破远山在,沙迁曲水来。
献酬新洒扫,俯仰旧亭台。
未尽晴飞絮,仍多雨熟梅。
能令幽兴发,自觉道心开。
林破远山在,沙迁曲水来。
献酬新洒扫,俯仰旧亭台。
未尽晴飞絮,仍多雨熟梅。
能令幽兴发,自觉道心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田园风光图。首联“林破远山在,沙迁曲水来”以远山与流水为背景,展现出一种开阔而又流动的自然景象,仿佛是大自然的脉络在诗中流淌。接着,“献酬新洒扫,俯仰旧亭台”两句,通过日常生活的场景,如清扫新居、回顾旧亭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蕴含着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珍惜。
“未尽晴飞絮,仍多雨熟梅”则进一步描绘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景观,晴天时飘扬的柳絮还未散尽,雨季里成熟的梅子依然挂满枝头,既体现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不息。最后,“能令幽兴发,自觉道心开”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宁静祥和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净化,精神得到了升华,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生活情境的生动展现,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以及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南澳海上山,缥缈隔烟雾。
凄凉陆丞相,中有衣冠墓。
我昔舟过之,苍郁见宰树。
韩山拜公祠,正笏俨相度。
想见海中魂,哀痛失玉步。
东皋访遗裔,堂宇已非故。
斯祠亦就荒,俎豆日不具。
罔两尔何知,英灵尚呵护。
我自分家来,岁入仅千斛。
下比中人产,生计未窘蹙。
汝又善持家,凡百从俭朴。
基业不增旧,坐我爱挥霍。
三年飓与涝,加以新卜筑。
遂割龟阴田,补疮自剜肉。
汝病半因此,郁郁日瘦削。
罪过我自知,在汝无怨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