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花折翠茎,常恐轻断脆。
但使藕常在,年年花相似。
折花折翠茎,常恐轻断脆。
但使藕常在,年年花相似。
这首诗《采莲曲(其四)》由元末明初诗人梁寅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采莲女子对生命的珍惜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折花折翠茎,常恐轻断脆。” 开篇以“折花”和“折翠茎”为引子,形象地展现了采莲女子在湖面上采摘莲花的场景。这里的“花”与“翠茎”不仅指真实的植物,也象征着生命与美好。诗人通过“常恐轻断脆”的担忧,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与保护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担心这些美好事物易逝难留。
“但使藕常在,年年花相似。” 后两句则转而表达了一种希望与期待。诗人希望即使莲花凋谢,藕根依然能够留存,这样每年都能见到相似的花朵,寓意着生命的延续与美好事物的永恒。这种对自然循环与生命不朽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采莲活动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生命、自然与美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北阙书休上,东山妓不携。
宦情元梦鹿,交道只黄鹂。
瓜戍怀桐汭,星回直摄提。
双凫方欲下,只履又还西。
尘土惭书剑,江山识杖藜。
青冥甘蹭蹬,素手孰提撕。
笑幕空巢燕,怜藩几触羝。
兹坡何爽垲,造物复推挤。
萧寺钟声远,坊门酒旆低。
目行无远近,脚力免攀跻。
更喜经前圃,何妨过小溪。
烟林轻曳练,云岫近横梯。
井邑千家丽,川原四望迷。
披榛通曲径,锄麦乱蔬畦。
梅杏增奇观,牛羊失旧蹊。
道傍知苦李,霜后认红梨。
植竹行抽笋,栽杨蚤秀稊。
霞蒸桃处处,露怨草凄凄。
红白宜相间,高卑未得齐。
壶浆旁舍乞,饭裹小童赍。
著屐应同谢,登仙不羡倪。
芳菲催羯鼓,早晚映榱题。
葵绿新含露,芹香旧煮泥。
鸿宾天外去,鸠妇雨中啼。
密荫真堪托,安枝可以栖。
应须回俗驾,未肯厌家鸡。
蜂识花前酒,鸦随陇上犁。
角看童子丱,齿见老人齯。
靖节莲为社,梁侯稗觅稊。
问渠何所见,公子岂知嵇。
《和汉老弟南坡三十韵》【宋·虞俦】北阙书休上,东山妓不携。宦情元梦鹿,交道只黄鹂。瓜戍怀桐汭,星回直摄提。双凫方欲下,只履又还西。尘土惭书剑,江山识杖藜。青冥甘蹭蹬,素手孰提撕。笑幕空巢燕,怜藩几触羝。兹坡何爽垲,造物复推挤。萧寺钟声远,坊门酒旆低。目行无远近,脚力免攀跻。更喜经前圃,何妨过小溪。烟林轻曳练,云岫近横梯。井邑千家丽,川原四望迷。披榛通曲径,锄麦乱蔬畦。梅杏增奇观,牛羊失旧蹊。道傍知苦李,霜后认红梨。植竹行抽笋,栽杨蚤秀稊。霞蒸桃处处,露怨草凄凄。红白宜相间,高卑未得齐。壶浆旁舍乞,饭裹小童赍。著屐应同谢,登仙不羡倪。芳菲催羯鼓,早晚映榱题。葵绿新含露,芹香旧煮泥。鸿宾天外去,鸠妇雨中啼。密荫真堪托,安枝可以栖。应须回俗驾,未肯厌家鸡。蜂识花前酒,鸦随陇上犁。角看童子丱,齿见老人齯。靖节莲为社,梁侯稗觅稊。问渠何所见,公子岂知嵇。
https://shici.929r.com/shici/1cf2u.html
山中秋赏罢,溪上晚归时。
出谷秦人望,经湖谢客期。
日斜愁路远,风横畏舟迟。
章句怀文友,途程问楫师。
浅沙游蚌蛤,危石起鸬鹚。
落叶飞孤戍,横塘向古祠。
行行多逸兴,无处不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