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临歧话别难,且携雄剑对君弹。
长城谁纵胡儿马?短发仍冲壮士冠。
池上夔龙徒拊髀,军中韩范几登坛。
时危各展经纶手,早上金门策治安。
把酒临歧话别难,且携雄剑对君弹。
长城谁纵胡儿马?短发仍冲壮士冠。
池上夔龙徒拊髀,军中韩范几登坛。
时危各展经纶手,早上金门策治安。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的《送李父母入觐兼归省三首(其三)》。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首句“把酒临歧话别难”,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离愁别绪,饮酒以助离情,面对分别,话语难以表达心中的不舍与伤感。接着,“且携雄剑对君弹”一句,既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豪情壮志,也暗示了他们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需要以剑为伴,共赴前程。
“长城谁纵胡儿马?”这一问句,借古喻今,表达了对边疆安全的忧虑,同时也暗含着对当权者未能有效抵御外患的批评。接下来的“短发仍冲壮士冠”,则通过描述友人虽年华已逝,但仍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展现了他们的坚韧不拔和对国家的忠诚。
“池上夔龙徒拊髀,军中韩范几登坛。”两句运用典故,赞扬了古代贤臣如夔龙、韩范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效力的事迹,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能够像这些历史人物一样,在关键时刻展现才能,为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的期待。
最后,“时危各展经纶手,早上金门策治安。”这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强调在国家危难时刻,每个人都应尽己所能,施展才华,为国家的安定出谋划策,体现了诗人对友人以及所有国人的期望与鼓励。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肩舆正好看山色,雨里两窗开不得。
此外只有书可观,斜点又来湿书册。
一月秋晴一月泥,南翁此谚似可疑。
山寒却要日暴背,吾衰不用雨催诗。
造化小儿不耐闲,阿兄阿姊一似颠。
两手双弄赤白丸,来来去去绕青天。
赤丸才向西山没,白丸又向东山出。
只销三万六千回,雪色少年成皱铁,铁色头须却成雪。
双丸绕从地下复上天,少年一入地下更不还。
日日喜欢能几许,况有烦恼无喜欢。
莫言酒不到刘伶坟上土,刘伶在时一醉曾三年。
明珠一百斛,更添百斛也只心不足。
侯印十九枚,更添一倍也只眉不开。
先生笑渠不行乐,莫教人笑先生错。
江流一直还一曲,淮山一起还一伏。
江流不肯放人行,淮山只管留人宿。
老夫一出缘秋凉,半涂秋热难禁当。
却借楼船顺流下,逆风五日殊未央。
老夫平生行此世,不自为政听天地。
只今未肯放归程,安知天意非奇事。
平生爱诵谪仙诗,百诵不熟良独痴。
舟中一日诵一首,诵得遍时应得归。
西溪先生刘夫子,个是国士天下士。
家庭孝友春里风,义气高寒秋后水。
艮斋荐书叫九关,重华表闾上半天。
人冤有德却无位,天报芝兰满阶砌。
诸孙个个九凤雏,此郎轩轩千里驹。
槐花再登乡老书,桃花一跳化龙鱼。
堂上双亲黑头在,日唤子孙倚门待。
绿衣归上千岁觞,还我西溪读书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