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长城有铁星,赤心忧国祷沧溟。
经翻海藏函犹湿,兵洗天河刃不腥。
屡出赐金分将帅,终图全璧奉朝廷。
幕中司马才无敌,执笔磨崖早勒铭。
江左长城有铁星,赤心忧国祷沧溟。
经翻海藏函犹湿,兵洗天河刃不腥。
屡出赐金分将帅,终图全璧奉朝廷。
幕中司马才无敌,执笔磨崖早勒铭。
这首元代诗人乃贤所作的《张员外光弼先生奉杨公之命函香浦陀洛伽山瑞相示现使节今还辄成长律四章少寓饯忱》(其一)中的首句“江左长城有铁星”,以“铁星”比喻张光弼,形象地描绘了他如长城般坚不可摧的军事才能和忠诚之心。接下来的“赤心忧国祷沧溟”,进一步展现了张光弼对国家的深沉忧虑与忠诚,他如同赤诚的心一般,祈祷着国家的安宁。
“经翻海藏函犹湿,兵洗天河刃不腥”,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张光弼在军事行动中所展现出的英勇与智慧。即使是在艰苦的环境中,他的书籍(可能指战略或兵书)依然保持湿润,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持续滋润;而“兵洗天河刃不腥”,则表明他在激烈的战斗中,不仅保护了士兵的生命,也维护了兵器的锋利与尊严,没有让它们沾染血腥。
“屡出赐金分将帅,终图全璧奉朝廷”,这两句赞扬了张光弼在处理军政事务时的公正与无私。他多次慷慨解囊,奖励有功将士,最终的目标是为朝廷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精神。
“幕中司马才无敌,执笔磨崖早勒铭”,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张光弼才华的肯定以及对其历史地位的预判。在幕府中,他的才能无人能敌,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同时,他的功绩将被铭记,如同刻在石壁上的铭文,流传后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光弼个人品质、军事才能、忠诚与奉献精神的描绘,展现了一位杰出将领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与赞美之情。
山中有人别东越,千丈悬愁绿玉发。
朝披笠泽云,夜卧松陵月。
吴江净如匹练明,一片桃花卷春雪。
飘飖白鹤氅,独立包山阳。
具区三万六千顷,微风不动青茫茫。
缥缈峰头日初出,洞庭金光穿石室。
楼台照耀烟霏开,玉字金书总相失。
微闻山隐居,窃往探灵墟。
天地大文实磊砢,非时持此将焉如。
西施蛾眉难效颦,年年歌舞吴宫春。
鸱夷一舸载之去,五湖烟波愁杀人。
象数岂绝学,因人成古今。
创始良独难,踵事生其新。
测量变西儒,已知无昔人。
便欲废筹策,三率归同文。
宁知九数理,灼灼二支分。
句股测体线,隐杂恃方程。
安得以比例,尽遗古法精。
勿庵有病夫,闲居发疑倩。
展转重思维,忽似窥其根。
和较有实用,正负非强名。
始信学者过,沿古殊失真。
辟彼车与骑,用之各有神。
篆籀夫岂拙,弩啄日以亲。
援笔注所见,卷帙遂相仍。
念子学有宗,何当细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