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僧人慧能的作品,是他对佛教禅理的体悟。首句“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中的“菩提树”源自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道的典故,喻指智慧和觉悟。“身为明镜台”则象征着清净无染的心灵,是观照世间万象的镜子。
第二句“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清净。这里的“明镜”继续上句的比喻,指代心灵;“本清净”说明心之本性原本是清洁无垢的;末尾“何处染尘埃”则是在探问,在这样一个本质纯净的心灵中,又如何会沾染上世间的污秽。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内在清净本性的肯定,以及对保持这种清净状态的一种追求。通过将心比作明镜,慧能强调了修行者应该不断自我观照、净化心灵,以达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剪青抽管,织絮添毫,几枝风力犹劲。
小润分携,写不尽、江湖秋影。
麟角嗤工,鼠须惭雅,别成新颍。
认湘筠削处,五色丝缠,花笺浣临池称。
分明似水轻寒,又梢梢笔意,纸上堪听。
郭索前尘,争换了、春蚕声迸。
不宜画、妆楼远黛,只合篷窗弄低暝。
后夜吟镫,为君清讽,想烟荒波冷。
又江南、落花时节,故人一别如雨。
酒镫分影沧波梦,变尽白云今古。君莫舞。
更闻道、蓬莱西有仙槎路。天风待举。
看兰雪吹襟,松霞劝盏,都恋五湖侣。还记取。
十里金烟翠雾。年年游衍佳处。
丛铃碎佩多瑶怨,分得半囊愁句。君且住。
奈疏俊风怀,已是沾泥絮。遍侬倦旅。
对花老荒钿,酒醒残篴,馀思渺南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