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数岂绝学,因人成古今。
创始良独难,踵事生其新。
测量变西儒,已知无昔人。
便欲废筹策,三率归同文。
宁知九数理,灼灼二支分。
句股测体线,隐杂恃方程。
安得以比例,尽遗古法精。
勿庵有病夫,闲居发疑倩。
展转重思维,忽似窥其根。
和较有实用,正负非强名。
始信学者过,沿古殊失真。
辟彼车与骑,用之各有神。
篆籀夫岂拙,弩啄日以亲。
援笔注所见,卷帙遂相仍。
念子学有宗,何当细与论。
象数岂绝学,因人成古今。
创始良独难,踵事生其新。
测量变西儒,已知无昔人。
便欲废筹策,三率归同文。
宁知九数理,灼灼二支分。
句股测体线,隐杂恃方程。
安得以比例,尽遗古法精。
勿庵有病夫,闲居发疑倩。
展转重思维,忽似窥其根。
和较有实用,正负非强名。
始信学者过,沿古殊失真。
辟彼车与骑,用之各有神。
篆籀夫岂拙,弩啄日以亲。
援笔注所见,卷帙遂相仍。
念子学有宗,何当细与论。
这首诗是清代梅文鼎的《复柬方位伯》,主要探讨了数学中的象数理论,以及它在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发展与演变。诗人认为,象数并非孤立的学问,而是随着时代和人的理解而不断进步,既有创始之初的独特性,也有后人创新的痕迹。他批评了单纯依赖西方数学方法,忽视古代经典的比例和方程原理,强调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重要性。
诗人提到“勿庵有病夫”,指的是自己在研究中遇到困难,通过深入思考,发现了传统与现代方法的融合之处,即“和较有实用,正负非强名”。他感慨学者容易陷入沿袭旧习的误区,应该像古代的车与骑各有其神妙一样,灵活运用各种工具。他还提到篆籀(古代文字)并非低劣,弩啄(古代测量工具)也需不断精进。最后,诗人期待与方位伯详细讨论这些问题,表明他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对传统精华的珍视。
送春归去。说与愁无数。君去后,归何处。
人应空懊恼,春亦无言语。
寒日暮,腾腾醉梦随风絮。尽日间庭雨。
红湿秋千柱。人恨切,莺声苦。
拟倾浇闷酒,留取残红树。
春去也,不成不为愁人住。
仲宣徙倚思归后,又复谁传独步名。
自昔城闉虽尚在,至今波浪未尝平。
半规赤日沈荒渚,一缕黄烟起废城。
梅落碎花催塞色,葭横响叶弄边声。
惊寒牧马频回顾,趁暖宾鸿渐北征。
况乃有怀伤岁暮,登楼那不动乡情。
为爱林间寺,幽闲少是非。
因抛荜门业,来著稻田衣。
石蕨冲云细,山蔬腻雨肥。
禅居安稳后,更莫启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