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仲宣楼》
《仲宣楼》全文
宋 / 周弼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仲宣徙倚思归后,又复谁传独步名。

自昔城闉虽尚在,至今波浪未尝平。

半规赤日沈荒渚,一缕黄烟起废城。

梅落碎花催塞色,葭横响叶弄边声。

惊寒牧马频回顾,趁暖宾鸿渐北征。

况乃有怀伤岁暮,登楼那不动乡情。

(0)
注释
仲宣:指王粲,字仲宣,东汉末年的文学家。
徙倚:徘徊,流连。
尚在:仍然存在。
波浪未尝平:比喻世事变迁,风波不断。
赤日:红日。
沈:沉没。
荒渚:荒凉的小岛。
废城:废弃的城市。
梅落:梅花凋零。
塞色:边塞景色。
葭横:芦苇丛生。
边声:边疆特有的声音。
牧马:放牧的马。
宾鸿:大雁。
渐北征:逐渐向北迁徙。
伤岁暮:对年终的感伤。
登楼:登高望远。
动乡情:触动乡愁。
翻译
自从仲宣流连于思乡之后,又有谁继承他的独特名声。
昔日的城墙虽然还在,但往日的风波从未真正平息。
半轮红日沉落在荒芜的小岛上,废弃的城墙上升起一抹灰烬。
梅花凋零,花瓣纷飞,催动着边塞的景色;芦苇摇曳,发出边疆特有的声音。
寒冷中,放牧的马儿频频回首,趁着温暖的阳光,大雁逐渐向北迁徙。
更何况在这个充满感伤的年末,登高望远怎能不勾起浓浓的乡愁呢?
鉴赏

这首宋诗《仲宣楼》是周弼所作,以王粲(字仲宣)的典故为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首句“仲宣徙倚思归后”暗示了诗人对王粲思乡之情的共鸣,而“又复谁传独步名”则借王粲的才名无人继起,寓言自己或时代中缺乏杰出人物。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眼前的景象,“自昔城闉虽尚在,至今波浪未尝平”,反映出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的沧桑变迁,以及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半规赤日沈荒渚,一缕黄烟起废城”通过夕阳和废墟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而沉寂的气氛。

“梅落碎花催塞色,葭横响叶弄边声”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景色,梅花凋零,芦苇摇曳,引发诗人对边疆战事的联想,以及对季节更迭的感慨。“惊寒牧马频回顾,趁暖宾鸿渐北征”借马儿回顾和大雁北飞,寓言人生无常和归乡之念。

最后两句“况乃有怀伤岁暮,登楼那不动乡情”直抒胸臆,诗人面对岁末时分,登楼远望,故乡之情油然而生,情感深沉而动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言深刻,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作者介绍

周弼
朝代:宋

周弼(一一九四--一二五五),字伯弜,(又作伯弼,正卿),汝阳(今河南汝南)人,祖籍汶阳(今山东汶上)。周文璞之子。与李龏同庚同里。诗书画皆工,尤擅画墨竹。宁宗嘉定间进士(《江湖后集》卷一小传)。曾任江夏令。十七年(1224)即解官(本集卷二《甲申解官归故居有以书相问者》)。以后仍漫游东南各地,是否复官不详。卒于理宗宝佑三年(1255)。 
猜你喜欢

用坡仙梅花十韵·访梅

山寒木落峭孤台,南北常分冷暖开。
自笑三生如结习,每来月下立苍苔。

(0)

用坡仙梅花十韵·爱梅

被酒閒凭茗主和,恼人风动不消多。
月高片影横窗上,夜半无眠客奈何。

(0)

用坡仙梅花十韵·咏梅

草木班中有此花,暗香浮动影横斜。
古今陶写閒情性,惟说西湖处士家。

(0)

用坡仙梅花十韵·友梅

玉骨冰肌练帨轻,纵教雪压色逾明。
太清不入尘人眼,完得平生淡性情。

(0)

横浦十咏·解太尉墓

桧肉不可食,但增忠义悲。
焚香临决日,扼腕议和时。
偃月人何在,凌烟草亦知。
曾闻无垢语,刊入墓头碑。

(0)

寄寿二亲三首1

万竹森森一水泓,堂名劲逸即蓬瀛。
赋诗何必多工部,怕与梅花共瘦生。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