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边残雪拥柴门,田翁檐下暴朝暾。
箸叩瓦盆歌一曲,垆煨紫芋引诸孙。
粟满篝车年岁熟,长官徵税四限足。
老来不识县前街,冯仗馀生醉茅屋。
篱边残雪拥柴门,田翁檐下暴朝暾。
箸叩瓦盆歌一曲,垆煨紫芋引诸孙。
粟满篝车年岁熟,长官徵税四限足。
老来不识县前街,冯仗馀生醉茅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首句“篱边残雪拥柴门”,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冬日清晨的景象,残雪覆盖在篱笆上,柴门紧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接着,“田翁檐下暴朝暾”一句,将视线转向了田间的老农,他正沐浴在初升的阳光下,勤劳的身影与温暖的阳光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农人的朴实与坚韧。
“箸叩瓦盆歌一曲,垆煨紫芋引诸孙”描绘了田翁在劳作之余,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他用筷子敲击着破旧的瓦盆,唱起欢快的歌曲,炉火上炖煮着紫薯,香气四溢,吸引着家中的晚辈们前来品尝。这一幕温馨而又充满乡土气息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乐趣。
“粟满篝车年岁熟,长官徵税四限足”则反映了农民丰收的喜悦以及对政府赋税政策的满足。满载谷物的篝车象征着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而“长官徵税四限足”则表明农民对政府征收的合理度感到满意,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老来不识县前街,冯仗馀生醉茅屋”表达了诗人对老年的感慨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老农年事已高,不再熟悉县城的街道,却在简陋的茅屋中享受着酒醉的快乐,这既是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也是对当前简单而满足生活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质朴与美好,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浓郁的田园诗风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伏羲先天易,其初一太极。
太极生阴阳,阴阳各有画。
濂溪何所传,妙得于太极。
极上作一圈,一圈只是白。
伏羲已为赘,大小圈更十。
不知果何意,多是祖河图。
所以负笭者,敢于嗤吾徒。
愿与易相忘,圈点画皆无。
胜地独湖山,满堂贮风月。
歌舞太平气象,雪回云遏。
红鞋朱帽,隔岸唤船,芙蓉万叠。
人稀到,这清绝。
因思旧事,庄敞平泉宅。
莫与他人树石,对儿孙说。
难全晚节,不如一丘壑。
住茅屋三间,任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