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镜中我诗三首·其三》
《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镜中我诗三首·其三》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幪以衣冠类孙叔,被之蓑笠即玄真。

未知这汉为谁子,如客他乡喜故人。

皓白相看双鬓秃,丹青偏写两眉颦。

吾闻四大皆虚假,曾向聃书悟谷神。

(0)
翻译
他穿着衣帽像孙叔,披上蓑笠就是玄真。
不知道这个人是谁的孩子,在异乡遇见旧友感到欣喜。
两人相对,白发苍苍,眉头紧锁。
我听说世间万物皆虚幻,曾在《道德经》中领悟到谷神的道理。
注释
幪以衣冠:穿戴衣帽。
类孙叔:像孙叔一样。
被之蓑笠:披上蓑笠。
即玄真:如同玄真子。
未知:不知道。
这汉:这个人。
为谁子:是谁的孩子。
如客他乡:在异乡。
喜故人:遇见旧友。
皓白:洁白。
双鬓秃:两鬓斑白。
丹青:绘画。
两眉颦:眉头紧皱。
四大皆虚假:世间万物皆是虚幻。
曾:曾经。
聃书:《道德经》。
悟谷神:领悟谷神的道理。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从内容来看,诗人借镜中自画像,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达观自然的哲学思考。

“幪以衣冠类孙叔,被之蓑笠即玄真。”这里的“孙叔”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隐者孙叔敖,而“蓑笠”则象征着隐逸生活。诗人通过这两者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世界和精神追求之间的选择。

“未知这汉为谁子,如客他乡喜故人。”此句中,“这汉”指的是镜中的自己,而“谁子”则是在询问自己的身份。诗人通过这种自我提问,表达了对自身根源的探索,以及在异乡能够遇见知己的喜悦。

“皓白相看双鬓秃,丹青偏写两眉颦。”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镜中所见的自己形象,“双鬓秃”和“两眉颦”都表现出岁月给予的刻痕,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最后,“吾闻四大皆虚假,曾向聃书悟谷神。”这里的“四大”指的是宇宙万物,而“虚假”则表达了一种对世间万象都带有幻觉的看法。诗人通过“聃书”和“谷神”的提及,展示了自己对于道家哲学的理解和悟透。

整首诗通过镜中自画像和内心世界的交织,展现出一位文人的深邃情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观卫尚书九日对中使射破的

盛宴倾黄菊,殊私降紫泥。

月营开射圃,霜旆拂晴霓。

出将三朝贵,弯弓五善齐。

腕回金镞满,的破绿弦低。

勇气干牛斗,欢声震鼓鼙。

忠臣思报国,更欲取关西。

(0)

题水洞二首·其二

长看岩穴泉流出,忽听悬泉入洞声。

莫摘山花抛水上,花浮出洞世人惊。

(0)

贞元中侍郎舅氏牧华州时余再忝科第前后由华觐谒陪登伏毒寺屡焉亦曾赋诗题于梁栋今典冯诩暇日登楼南望三峰浩然生思追想昔年之事因成篇题旧寺

曾作关中客,频经伏毒岩。

晴烟沙苑树,晚日渭川帆。

昔是青春貌,今悲白雪髯。

郡楼空一望,含意卷高帘。

(0)

和南海马大夫闻杨侍郎出守郴州因有寄上之作

忽惊金印驾枝轓,遂别鸣珂听晓猿。

碧落仙来虽暂谪,赤泉侯在是深恩。

玉环庆远瞻台坐,铜柱勋高压海门。

一咏琼瑶百忧散,何劳更树北堂萱。

(0)

堤上行三首·其三

春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

日晚上楼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

(0)

逢郴州使因寄郑协律

相思楚天外,梦寐楚猿吟。

更落淮南叶,难为江上心。

衡阳问人远,湘水向君深。

欲逐孤帆去,茫茫何处寻。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