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惊金印驾枝轓,遂别鸣珂听晓猿。
碧落仙来虽暂谪,赤泉侯在是深恩。
玉环庆远瞻台坐,铜柱勋高压海门。
一咏琼瑶百忧散,何劳更树北堂萱。
忽惊金印驾枝轓,遂别鸣珂听晓猿。
碧落仙来虽暂谪,赤泉侯在是深恩。
玉环庆远瞻台坐,铜柱勋高压海门。
一咏琼瑶百忧散,何劳更树北堂萱。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刘禹锡的作品,名为《和南海马大夫闻杨侍郎出守郴州因有寄上之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友人即将赴任郴州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和政治生涯的深刻思考。
首句“忽惊金印驾枝轓”中的“金印”,通常指代官印,这里可能是借指杨侍郎出守的消息,如同突然间听到官印的声音。"驾枝轓"则形象地描绘了树木在风中摇曳,宛如车轮滚动,表现了诗人心中的震惊和不安。
“遂别鸣珂听晓猿”中,“鸣珂”指的是挂在马鞍上的金属饰件,这里象征着离别的场景。"听晓猿"则是说早晨听到猿猴啼叫声,常用以形容山林深处的寂静与凄凉。
“碧落仙来虽暂谪”一句,通过“碧落”这一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仙来"可能是指朋友即将到来的消息,而"暂谪"则意味着这次相聚只是短暂的。
接下来的“赤泉侯在是深恩”中,“赤泉侯”应是对杨侍郎的一种尊称或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深恩"则强调了这份情谊的深厚。
"玉环庆远瞻台坐,铜柱勋高压海门"两句,通过对玉环、铜柱等物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敬仰和期待。"玉环"常用以比喻美好而坚固的事物;"庆远瞻台坐"则是说朋友坐在高台上俯瞰远方,显示出一种超脱与豁达;"铜柱勋高压海门"中的“铜柱”和“海门”,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坚固的防御线,如同诗人对友人的支持和鼓励。
"一咏琼瑶百忧散,何劳更树北堂萱"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朋友即将离去时的心情。"一咏琼瑶"可能是指诗人通过吟咏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忧虑;"百忧散"则意味着这些忧愁如同被风吹散一般,无法持久;最后的“何劳更树北堂萱”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不需要再为他种植北堂前的小草(萱)的安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变迁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与祝愿。
众芳春竞发,寒菊露偏滋。
受气何曾异,开花独自迟。
晚成犹有分,欲采未过时。
勿弃东篱下,看随秋草衰。
将军在重围,音信绝不通。
羽书如流星,飞入甘泉宫。
倚是并州儿,少年心胆雄。
一朝随召募,百战争王公。
去年桑干北,今年桑干东。
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
汗马牧秋月,疲卒卧霜风。
仍闻左贤王,更将围云中。
京邑叹离群,江楼喜遇君。
开筵当九日,泛菊外浮云。
朗咏山川霁,酣歌物色新。
君看酒中意,未肯丧斯文。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水竹谁家宅,幽庭向苑门。
今知季伦沼,旧是辟疆园。
饥鹭窥鱼静,鸣鸦带子喧。
兴成只自适,欲白返忘言。
纳凉每选地,近是青门东。
林与缭垣接,池将沁水通。
枝交帝女树,桥映美人虹。
想是忘机者,悠悠在兴中。
林间求适意,池上得清飙。
稍稍斜回楫,时时一度桥。
水光壁际动,山影浪中摇。
不见李元礼,神仙何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