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林塘欲作秋,嚣尘不到读书楼。
山容恰向窗中洗,荷气常依簟上浮。
绘圃墨林馀薄润,稻畦桑陌慰先忧。
稍纾眉蹙愁云汉,治理几康静讨求。
雨后林塘欲作秋,嚣尘不到读书楼。
山容恰向窗中洗,荷气常依簟上浮。
绘圃墨林馀薄润,稻畦桑陌慰先忧。
稍纾眉蹙愁云汉,治理几康静讨求。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林塘初秋的宁静与清新,以及读书楼的超然脱俗之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和内心的平静。
首联“雨后林塘欲作秋,嚣尘不到读书楼”,开篇即点明主题,雨后的林塘仿佛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而读书楼远离尘嚣,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进行对比,突出了读书楼的清幽与雅致。
颔联“山容恰向窗中洗,荷气常依簟上浮”,进一步描绘了读书楼内的景象。山色在窗户中显得格外清新,如同被洗涤过一般;荷叶的香气弥漫在竹席之上,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嗅觉的双重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和内心的平和。
颈联“绘圃墨林馀薄润,稻畦桑陌慰先忧”,转而描述了周围的田园风光。绘园中的墨绿与田野间的稻田、桑树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这里的“薄润”不仅指雨水的滋润,也暗含了对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先辈辛勤劳作的敬意和慰藉。
尾联“稍纾眉蹙愁云汉,治理几康静讨求”,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在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和忧虑时,能够从自然美景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和解脱。通过治理国家、追求安宁的表述,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与个人精神世界的双重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和谐与个人内心平和的深切追求。
吾家代力耕,繄予忝禄仕。
五世有遗泽,浚发将在此。
五十而无闻,祖德惭济美。
饰躬良已难,何能逮小子。
孩抱重相违,况兹八千里。
我行难久留,汝还敦素履。
尘案有缣缃,北堂有甘旨。
稼好课田畴,兰宜植庭戺。
饮酒俨立监,披书穷杪理。
少壮能几何,流光去若驶。
令德抗前旌,周道平如砥。
庭训苟不渝,天涯膝下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