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景物任时铺,无限襟怀何处呼。
泛泛浮生空潦倒,悠悠往事几差殊。
清斋寂历蝉声细,高柳轻盈月色孤。
最是关情池上石,坐看鱼鸟少猜虞。
惊心景物任时铺,无限襟怀何处呼。
泛泛浮生空潦倒,悠悠往事几差殊。
清斋寂历蝉声细,高柳轻盈月色孤。
最是关情池上石,坐看鱼鸟少猜虞。
此诗以细腻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世事的深刻洞察。首联“惊心景物任时铺,无限襟怀何处呼”开篇即展现了一种面对外界变化莫测,内心却寻求释放与理解的矛盾状态。诗人似乎在感叹,自然界的变换虽随时间铺陈开来,但自己深藏的情感与思绪,却无处诉说,无人能解。
颔联“泛泛浮生空潦倒,悠悠往事几差殊”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迷茫的情绪。诗人将自己比作随波逐流的浮生,尽管生活充满挫折与困顿,却找不到真正的归宿或意义。同时,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也揭示出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与差异,暗示着人生经历的复杂与不可预测性。
颈联“清斋寂历蝉声细,高柳轻盈月色孤”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蝉鸣细语,高柳轻摇,月色孤寂,这些意象不仅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也暗含着对生命短暂与宇宙浩瀚的感慨。
尾联“最是关情池上石,坐看鱼鸟少猜虞”收束全诗,点明了诗人的关注点。池边的一块石头,看似寻常,却承载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在这里,诗人仿佛找到了与外界和谐共处的方式——观察鱼儿与飞鸟,欣赏它们自在的生活,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与解脱。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体现了其在纷扰世界中寻求精神平静的努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明代文人面对世事变迁时的复杂心境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诗中既有对孤独与迷茫的直接表达,也有对自然和谐与精神平静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戊子春徂夏,时若雨旸风。
种苗行方遍,铺田渐芃芃。
农夫顾之喜,谓今岁其丰。
如何欻遘患,霪雨无终穷。
西吴百万亩,化作鼋鼍宫。
灾殃其数然,讵敢怨苍穹。
所嗟民无食,何以及岁终。
作诗维告哀,声比寒号虫。
孤城鼓角四山闻,刁斗声中五夜分。
独领数人探虎穴,何如一鹘入鸦群。
青袍不改儒生服,白马偏成上将勋。
万丈峰头馀故垒,千秋犹说李摩云。
李罕之攻破摩云山,树栅其上,时人呼为李摩云。
痴云压长空,荒郊风栗冽。
敝裘毛已秃,疲驴骨欲折。
回君何所之,语次气哽咽。
子妇往归宁,一病遂永诀。
淮西有书来,返榇资囊竭。
况有小儿女,呱呱须担挈。
灯昏漏且残,为君中肠结。
麦舟愧古人,惆怅明朝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