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春风春草幽,栖迟王粲独登楼。
青山碧石云无际,明月长江空自流。
飞鸟尚依梁苑树,落花犹似汉宫秋。
倚阑不尽兴亡恨,海色松声催客愁。
城上春风春草幽,栖迟王粲独登楼。
青山碧石云无际,明月长江空自流。
飞鸟尚依梁苑树,落花犹似汉宫秋。
倚阑不尽兴亡恨,海色松声催客愁。
这首诗描绘了镇海楼的壮丽景色与诗人深沉的情感。首句“城上春风春草幽”,以春风和春草渲染出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栖迟王粲独登楼”一句,借用了王粲独登高楼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孤独而深思的情绪。
“青山碧石云无际,明月长江空自流”两句,通过描绘连绵不绝的青山、碧绿的石头以及在广阔天空中自由流淌的长江,展现了自然界的辽阔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广阔思绪。
“飞鸟尚依梁苑树,落花犹似汉宫秋”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飞鸟依恋着古老的树木,落花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寄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
最后,“倚阑不尽兴亡恨,海色松声催客愁”将情感推向高潮。倚靠栏杆,诗人无法抑制对兴衰更替的感慨,海色与松声似乎都在催促着他的忧愁,营造了一种深沉而略带悲凉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深思,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山堂夜雨如决渠,黄梅半熟书生鱼。
树头朝日忽复出,聊向空阶翻故书。
老人耕凿无膏腴,缃囊细字时相娱。
自欣引睡得黄奶,便恐无意呼青奴。
读书本不求甚解,姓名足记知有馀。
此虫何乃徒饱腹,死葬书叶真痴愚。
不如化作石帆山下茧,织成吴绫光满眼。
乞与袁娘作舞衣,常把花枝侍君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