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堂夜雨如决渠,黄梅半熟书生鱼。
树头朝日忽复出,聊向空阶翻故书。
老人耕凿无膏腴,缃囊细字时相娱。
自欣引睡得黄奶,便恐无意呼青奴。
读书本不求甚解,姓名足记知有馀。
此虫何乃徒饱腹,死葬书叶真痴愚。
不如化作石帆山下茧,织成吴绫光满眼。
乞与袁娘作舞衣,常把花枝侍君辇。
山堂夜雨如决渠,黄梅半熟书生鱼。
树头朝日忽复出,聊向空阶翻故书。
老人耕凿无膏腴,缃囊细字时相娱。
自欣引睡得黄奶,便恐无意呼青奴。
读书本不求甚解,姓名足记知有馀。
此虫何乃徒饱腹,死葬书叶真痴愚。
不如化作石帆山下茧,织成吴绫光满眼。
乞与袁娘作舞衣,常把花枝侍君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文人生活画卷,通过描述一位老书生在雨夜中读书的情景,展现了其对书籍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句“山堂夜雨如决渠”,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山堂在夜雨中的景象,仿佛雨水倾泻而下,如同决堤之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黄梅半熟书生鱼”一句,巧妙地将书生比作“鱼”,暗示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同时也暗喻书生的生活状态,如同黄梅时节的鱼儿,既充满生机又稍显困顿。
“树头朝日忽复出,聊向空阶翻故书”两句,写出了早晨阳光重新照耀大地,书生在空旷的台阶上翻阅旧书的情景,寓意着新一天的开始和对知识的不断探索。接下来,“老人耕凿无膏腴,缃囊细字时相娱”两句,通过对比老人的辛勤耕作与书籍的细读,表达了对知识的珍视和追求。
“自欣引睡得黄奶,便恐无意呼青奴”两句,以幽默的笔触描绘了书生在阅读中逐渐入梦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读书本不求甚解,姓名足记知有馀”则体现了诗人对读书态度的独到见解,认为读书重在体验和享受,而非仅仅追求知识的深度理解。
最后,“此虫何乃徒饱腹,死葬书叶真痴愚”两句,以讽刺的口吻批评了那些仅仅为了填饱肚子而读书的人,强调了读书的价值在于精神的滋养而非物质的追求。“不如化作石帆山下茧,织成吴绫光满眼。乞与袁娘作舞衣,常把花枝侍君辇”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希望自己的智慧能够化为美丽的织物,为他人带来快乐,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生雨夜读书情景的描绘,展现了对知识的热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语言生动,情感丰富,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
休官众未许,分政且归闽。
名系金闺彦,身为蕙帐人。
林泉新得主,冠履渐无尘。
知足应常足,安能更问津。
黄莺哺儿惊不起,蜂子饮花渴琼蕊。
日长燕语踏帘钩,柳絮榆钱扑流水。
紫雾五云斜挂壁,梦破长庚海天碧。
不乏当年感遇诗,定知光焰三千尺。
细香绕熏白玉炉,长生酒满黄金壶。
炉烟直起射河汉,壶酒滴滴如明珠。
祝公富贵荐公寿,夜煮振灵晨进酒。
上皇方倚老成人,自问天翁借商叟。
别岛花深燕未阑,瀛洲春老尚馀寒。
似闻延揖真仙侣,乞取人间不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