戮力还羌帅,孤忠有法王。
不缘蒙上赏,何以警无将。
天狗过秦野,髦牛限鬼方。
古来称陇蜀,成败几苍茫。
戮力还羌帅,孤忠有法王。
不缘蒙上赏,何以警无将。
天狗过秦野,髦牛限鬼方。
古来称陇蜀,成败几苍茫。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杂感(其三)》,通过对羌帅忠诚行为的赞扬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于忠贞与功勋的肯定以及对古代边疆局势的深沉思索。
"戮力还羌帅,孤忠有法王",这两句描绘了羌帅竭尽全力归顺的行为,他的忠诚如同法王一般独特而坚定,表达了对这种高尚品质的敬佩。
"不缘蒙上赏,何以警无将",进一步强调了羌帅的行为并非单纯为了个人的奖赏,而是出于对国家和军队的警醒,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担当。
"天狗过秦野,髦牛限鬼方",运用象征手法,可能暗指边疆的动荡不安,暗示着战争或外敌的威胁,同时也寓言了历史长河中那些难以预料的变故。
"古来称陇蜀,成败几苍茫",总结全诗,诗人感慨自古以来陇蜀地区的历史兴衰,成败如烟云般迷茫,反映出对历史沧桑和人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寓言式的表达,既赞美了忠诚之士,也寓含了对历史和边疆命运的深沉思考。
閒坊远市声,终日掩衡门。
惟有风中叶,萧骚终日闻。
午枕不成寐,起坐无与言。
喜开故人书,珍药幸见存。
其方受仙圣,其效未易论。
岂惟蠲沉痾,庶可辅本根。
珍重复珍重,厥价万玙璠。
永年未可冀,庶保无夭昏。
幽人息遥夜,四听市声寂。
月华清可掬,天色绀欲滴。
候虫先知秋,微响出阴壁。
精荧高露湿,断续残河白。
兴怀我自出,抱器方待择。
感时当有作,陋巷奏金石。
予方问农圃,朝市嗟扫迹。
先寒戒裘褐,岁暮养老客。
南山多夕阴,夜雨复达旦。
潇潇晚未已,零落云物乱。
阴沉昼生寒,闭户守馀炭。
官庭草木合,山吏午已散。
悠悠对朝景,念此春已半。
昨日樱桃花,纷纷落如霰。
天时不可驻,今古一嗟叹。
唯应痛行乐,此计乃最善。
簪绅束我体,局促困游宦。
何当有茅屋,放意行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