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纻佳名在,兹山空翠微。
春风回冶步,夜月舞文衣。
伏枥歌声壮,龙蟠王气非。
可儿谁指墓,惆怅向斜晖。
白纻佳名在,兹山空翠微。
春风回冶步,夜月舞文衣。
伏枥歌声壮,龙蟠王气非。
可儿谁指墓,惆怅向斜晖。
这首诗名为《白纻山》,是清代作家吴敬梓所作。诗人以"白纻佳名"开篇,点出山的美名,接着描述山色空蒙如翠微,春风吹过仿佛能看到轻盈的舞者在山间漫步。夜晚,皎洁的月光下,似乎能听见月下文士的吟咏声。诗人借"伏枥歌声壮"暗喻历史的壮丽与帝王的气概,然而"龙蟠王气非"又暗示了昔日辉煌已逝,只剩下山的静谧和历史的沉思。
最后,诗人以"可儿谁指墓"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惆怅向斜晖"则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伴随着夕阳西下,更显出一种历史的苍凉和人生的无常。整体上,这首诗以山水为载体,寓言历史变迁,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千编蠹走鱼,三写焉成乌。
流传不足征,笔削何如无?
寻源准之宋,正讹同索逋。
旁观昧所从,或谓正者诬。
古今几纪载,半讫余已图。
当时两官书,将恐供樵苏。
何况正史外,百杂如散珠。
一阁此贯穿,上下缥缃俱。
我来耳目眩,譬海泛一壶。
尝闻莲华藏,亦假轮藏扶。
熏染即其缘,经言岂欺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