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中挥汗枉经过,病眼难开奈别何。
莫道阳江非远道,白头相见苦难多。
暑中挥汗枉经过,病眼难开奈别何。
莫道阳江非远道,白头相见苦难多。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送区兴甫之阳江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区兴甫即将前往遥远的阳江的不舍与担忧之情。
首句“暑中挥汗枉经过”,描绘了夏日炎炎,友人区兴甫即将踏上旅途的情景。汗水流淌,不仅是因为酷热的天气,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伤和不舍。这里的“枉过”二字,既有对友人旅途劳顿的同情,也有对时光易逝、相聚不易的感慨。
次句“病眼难开奈别何”,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由于身体不适,诗人的眼睛难以睁开,仿佛连自然界的光线也无法穿透内心的悲伤。这不仅是对身体状况的描述,更是对友情深厚、离别痛苦的生动写照。诗人以“病眼”自喻,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内心痛苦。
后两句“莫道阳江非远道,白头相见苦难多”,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对友人此行的担忧。阳江虽非遥不可及之地,但对于年岁渐长、相见机会稀少的诗人而言,未来的重逢变得异常艰难。这两句既是对友人旅途安全的关切,也是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蕴含着深深的无奈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离别的复杂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对时光的惋惜,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盼,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之作。
又黄昏。夕阳斜映湘阴。
可惜一片江声,都泻作愁心。
欲抱月光同卧,奈余光如雪,不暖香衾。
怕素娥笑客,殷勤玉指,起弄鸣琴。
枫林瑟瑟,萤吹鬼火,叶助猿吟。
早掩船窗,休更作、楚王迷惑,神女荒淫。
云朝暮雨,断人魂、终古情深。
恨宋玉,托微辞讽谏,风华寂寞,与谁知音。
边风边雨,若重阳寒绝。教榆柳、未秋无叶。枝枝雪。
趁胡鹰始击,代马初肥,禽呜兽咽。云东云西围猎。
向高阙。相将蒙古部,南飞倏忽。更千群、锦袍驰突。
女回鹘。笑鞍捎紫兔,箭落黄雕,腥臊自割。
胭脂半点鲜血。
古渡西风,乱山落照,明日将雨。
手内金樽,桥头画艇,渐到消魂处。
踏臂狂歌,掉头长啸,万事总随花絮。
叹英雄、古今无主,夜来酒边曾诉。
路出横塘,船经夹浦,莫问师师举举。
且减柔情,还凭老手,只种金城树。
学士山边,醉翁亭在,多少名贤来去。
喜到日、一湖碧浪,全家团聚。
绀殿雕轩,千人石、夜深曾记同游。
一天皓月,和烟罨住长洲。
谁奏定风波一曲,玉簪轻卸节秦讴。
蘸霜毫,题名偏向,青粉墙头。
重来莓苔蚀遍,更风吹雨打,往事都休。
回廊坼尽,数行难觅银钩。
池边重窥绝壑,只老树、斜眠压酒楼。
回船好,趁笛声未紧,归伴沙鸥。
夜窗全黑。被一株栀子,凝来通白。
拂水著烟,轻袅风枝送香雪。
三十年前往事,曾记在、康崇坊宅。
见小玉、罗袂亭亭,含笑趁凉摘。今夕。重露滴。
总一任好花,满院狼籍。暗巡花侧。
不见裙痕并鞋迹。
提起同心两字,人正隔、银墙千尺。
花在手,谁戴也,碎挼花掷。
嫩晴天气,坐水明楼畔。三叠泉声诉幽怨。
霎然间、山半冷翠飞来,君莫去,且棹银船消遣。
玉鳞微动处,红绶双衔,隐隐歌丝逗帘幔。
半阕小秦王,入破方才,珠千颗、撒来成串。
又谁话当年杜秋娘,觉雁柱添愁,声声都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