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暗香.栀子花下有感》
《暗香.栀子花下有感》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暗香

夜窗全黑。被一株栀子,凝来通白。

拂水著烟,轻袅风枝送香雪。

三十年前往事,曾记在、康崇坊宅。

见小玉、罗袂亭亭,含笑趁凉摘。今夕。重露滴。

总一任好花,满院狼籍。暗巡花侧。

不见裙痕并鞋迹。

提起同心两字,人正隔、银墙千尺。

花在手,谁戴也,碎挼花掷。

(0)
鉴赏

这首《暗香·栀子花下有感》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栀子花下的静谧与感伤。词中通过描述夜晚的黑暗与栀子花的洁白,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夜窗全黑”,开篇即点明时间与环境,夜晚的寂静与黑暗为后续情感的铺垫奠定了基调。“被一株栀子,凝来通白”,通过“凝”字,生动地描绘了栀子花在夜色中的独特之美,仿佛是黑夜中的一抹亮白,引人注目。“拂水著烟,轻袅风枝送香雪”,进一步渲染了栀子花在微风中的轻盈姿态和淡淡的香气,将视觉与嗅觉相结合,使读者仿佛能亲身体验到这一幕。

接着,“三十年前往事,曾记在、康崇坊宅”,词人回忆起往昔在康崇坊宅的生活,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感慨。“见小玉、罗袂亭亭,含笑趁凉摘”,通过“小玉”这一形象,以及她“罗袂”、“含笑”的动作,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某种情感的交流或记忆。

下半阙转而表达了一种失落与遗憾的情绪。“今夕。重露滴”,时间的流逝使得曾经的美好不再,露珠的滴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物是人非。“总一任好花,满院狼籍”,即使花儿依旧美丽,但庭院却已荒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哀叹。“暗巡花侧。不见裙痕并鞋迹”,进一步强调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昔日的足迹已无处寻觅,只剩下花儿独自开放。

最后,“提起同心两字,人正隔、银墙千尺”,通过“同心”二字,表达了对过去情感的追忆与怀念,然而现实却如同隔着千尺银墙,无法触及。“花在手,谁戴也,碎挼花掷”,最终以花为载体,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放手。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思考,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挽吴子茂

昔仕龙骧幕,英风国士前。

忍将和氏璧,深瘗北邙阡。

拟续王孙传,愁看绝命篇。

重寻结轸地,渍泪为潺湲。

(0)

过南沙曹氏别墅会沈伯熙索赋

虞山相对南沙口,曲曲云林似辋川。

隔岸花飞春片片,开门青竹雨涓涓。

故人忽喜经年见,清梦已惊三日前。

深夜一尊仍惜别,还家又是月初弦。

(0)

登姑苏台刘从事索赋二首·其一

送客古台下,系马古台阴。

日落黄尘起,马嘶青草深。

古人俱白骨,遗像空黄金。

抚事已千载,徒伤千载心。

(0)

金陵怀古

六代繁华古又今,钟山王气拂云岑。

玉骢声断乌台寂,赤帜阴移画省深。

月照觚棱风淅淅,霜清甬道夜沉沉。

白头元是观光客,手弄梅花感慨吟。

(0)

题章氏园亭·其一壶中堂

身在蓬瀛亦醉乡,清冰出壑置高堂。

谁知天上风云阙,不似人间日月长。

(0)

寿承旨张畴斋

钟王书法得精微,每日霜毫不厌挥。

相业曲江金鉴录,幽怀西塞绿蓑衣。

蟠桃开日三千岁,古柏参天四十围。

应与赤松相伴约,他年名遂早知几。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