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窗全黑。被一株栀子,凝来通白。
拂水著烟,轻袅风枝送香雪。
三十年前往事,曾记在、康崇坊宅。
见小玉、罗袂亭亭,含笑趁凉摘。今夕。重露滴。
总一任好花,满院狼籍。暗巡花侧。
不见裙痕并鞋迹。
提起同心两字,人正隔、银墙千尺。
花在手,谁戴也,碎挼花掷。
夜窗全黑。被一株栀子,凝来通白。
拂水著烟,轻袅风枝送香雪。
三十年前往事,曾记在、康崇坊宅。
见小玉、罗袂亭亭,含笑趁凉摘。今夕。重露滴。
总一任好花,满院狼籍。暗巡花侧。
不见裙痕并鞋迹。
提起同心两字,人正隔、银墙千尺。
花在手,谁戴也,碎挼花掷。
这首《暗香·栀子花下有感》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栀子花下的静谧与感伤。词中通过描述夜晚的黑暗与栀子花的洁白,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夜窗全黑”,开篇即点明时间与环境,夜晚的寂静与黑暗为后续情感的铺垫奠定了基调。“被一株栀子,凝来通白”,通过“凝”字,生动地描绘了栀子花在夜色中的独特之美,仿佛是黑夜中的一抹亮白,引人注目。“拂水著烟,轻袅风枝送香雪”,进一步渲染了栀子花在微风中的轻盈姿态和淡淡的香气,将视觉与嗅觉相结合,使读者仿佛能亲身体验到这一幕。
接着,“三十年前往事,曾记在、康崇坊宅”,词人回忆起往昔在康崇坊宅的生活,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感慨。“见小玉、罗袂亭亭,含笑趁凉摘”,通过“小玉”这一形象,以及她“罗袂”、“含笑”的动作,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某种情感的交流或记忆。
下半阙转而表达了一种失落与遗憾的情绪。“今夕。重露滴”,时间的流逝使得曾经的美好不再,露珠的滴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物是人非。“总一任好花,满院狼籍”,即使花儿依旧美丽,但庭院却已荒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哀叹。“暗巡花侧。不见裙痕并鞋迹”,进一步强调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昔日的足迹已无处寻觅,只剩下花儿独自开放。
最后,“提起同心两字,人正隔、银墙千尺”,通过“同心”二字,表达了对过去情感的追忆与怀念,然而现实却如同隔着千尺银墙,无法触及。“花在手,谁戴也,碎挼花掷”,最终以花为载体,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放手。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思考,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