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繁华古又今,钟山王气拂云岑。
玉骢声断乌台寂,赤帜阴移画省深。
月照觚棱风淅淅,霜清甬道夜沉沉。
白头元是观光客,手弄梅花感慨吟。
六代繁华古又今,钟山王气拂云岑。
玉骢声断乌台寂,赤帜阴移画省深。
月照觚棱风淅淅,霜清甬道夜沉沉。
白头元是观光客,手弄梅花感慨吟。
这首《金陵怀古》由元末明初诗人舒頔所作,通过对六朝古都金陵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繁华消逝的感慨。
首联“六代繁华古又今,钟山王气拂云岑。”开篇即点出金陵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地位,既有往昔的辉煌,又有当下的景象,钟山之上的王气仿佛在云雾中轻轻拂过,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氛围。
颔联“玉骢声断乌台寂,赤帜阴移画省深。”进一步描绘了金陵的宁静与深邃。玉骢马的蹄声已远去,乌台一片寂静,象征着权力的消逝;而赤帜在阴云中移动,画省深处则显得更为幽深,暗喻政治风云变幻莫测。
颈联“月照觚棱风淅淅,霜清甬道夜沉沉。”通过月光洒在觚棱(宫殿的屋脊)上,微风吹过,以及霜覆盖甬道,夜晚显得格外宁静和清冷,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肃穆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时间的流逝。
尾联“白头元是观光客,手弄梅花感慨吟。”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自己虽已年老,但依然对历史充满好奇与感慨,手持梅花吟咏,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当下生活的反思,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过往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我昔读《水经》,曾究湘漓流。
源出始安县,阳海山之陬。
涓涓始一脉,觞泛乃为舟。
盘盓导东北,水分西岭头。
咫尺同源异千里,北曰湘水南漓水。
湘过巴丘入于江,漓至苍梧注郁止。
漓流水弱湘流强,为溯狂波筑铧觜。
刊凿灵渠万世功,谁其作者秦臣史。
渠开水似天河倾,因功谋利费经营。
续设陡门三十六,堤埒坝蓄如屯兵。
往来自此邀其惠,楚粤舟航咸利济。
人工不若天生成,安得移山重叠砌。
乾隆甲戌九月秋,上公抚字忧民忧。
羽书络绎檄余往,相度刻日工须鸠。
里粮策马走山麓,先事穷源后修筑。
兴安境尽入灵川,攀葛扪萝历幽谷。
一山突起矗大荒,石骨嶙峋百丈强。
四围无嶂亦无岫,居民指此即海阳。
山脚嵌空挂钟乳,下有清泉岩口吐。
把火直入山腹中,目击潭光彻水府。
神奸物怪不可求,阴森气逼声飕飗。
然犀我恐幽明别,邃窦岂堪人久留。
出岩丛棘钩衣裂,老树古藤悬嵽嵲。
披寻石壁获二碑,藓蚀苔侵色似铁。
摩挲漫读马陈文,字迹端遒钗脚分。
速呼童子扣墨本,天风飒飒飘秋云。呜呼!
烟霞我固有深癖,抉秘搜奇无虚夕。
湘漓于此结奇缘,作歌记事镌诸石。
《海阳山湘漓水源歌》【清·查礼】我昔读《水经》,曾究湘漓流。源出始安县,阳海山之陬。涓涓始一脉,觞泛乃为舟。盘盓导东北,水分西岭头。咫尺同源异千里,北曰湘水南漓水。湘过巴丘入于江,漓至苍梧注郁止。漓流水弱湘流强,为溯狂波筑铧觜。刊凿灵渠万世功,谁其作者秦臣史。渠开水似天河倾,因功谋利费经营。续设陡门三十六,堤埒坝蓄如屯兵。往来自此邀其惠,楚粤舟航咸利济。人工不若天生成,安得移山重叠砌。乾隆甲戌九月秋,上公抚字忧民忧。羽书络绎檄余往,相度刻日工须鸠。里粮策马走山麓,先事穷源后修筑。兴安境尽入灵川,攀葛扪萝历幽谷。一山突起矗大荒,石骨嶙峋百丈强。四围无嶂亦无岫,居民指此即海阳。山脚嵌空挂钟乳,下有清泉岩口吐。把火直入山腹中,目击潭光彻水府。神奸物怪不可求,阴森气逼声飕飗。然犀我恐幽明别,邃窦岂堪人久留。出岩丛棘钩衣裂,老树古藤悬嵽嵲。披寻石壁获二碑,藓蚀苔侵色似铁。摩挲漫读马陈文,字迹端遒钗脚分。速呼童子扣墨本,天风飒飒飘秋云。呜呼!烟霞我固有深癖,抉秘搜奇无虚夕。湘漓于此结奇缘,作歌记事镌诸石。
https://shici.929r.com/shici/cpjsc3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