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洞仙歌.澹心园次梁汾问波灵本偶集寄畅园听小奚度曲坐有话水榭姬人近事者因并及》
《洞仙歌.澹心园次梁汾问波灵本偶集寄畅园听小奚度曲坐有话水榭姬人近事者因并及》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洞仙歌

嫩晴天气,坐水明楼畔。三叠泉声诉幽怨。

霎然间、山半冷翠飞来,君莫去,且棹银船消遣。

玉鳞微动处,红绶双衔,隐隐歌丝逗帘幔。

半阕小秦王,入破方才,珠千颗、撒来成串。

又谁话当年杜秋娘,觉雁柱添愁,声声都换。

(0)
鉴赏

这首《洞仙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春日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词中以“嫩晴天气”开篇,点明了时节与氛围,随后将读者引入到“水明楼畔”的静谧空间,通过“三叠泉声诉幽怨”这一细节,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哀愁的意境。接着,“山半冷翠飞来”一句,不仅描绘了山色之美,更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层次感。

“君莫去,且棹银船消遣”,表达了对留恋与享受当下美景的呼吁,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沉浸于这美好的时光之中。接下来的“玉鳞微动处,红绶双衔,隐隐歌丝逗帘幔”,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水面的细微变化以及远处传来的隐约歌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细节,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鲜活。

“半阕小秦王,入破方才,珠千颗、撒来成串”,这里运用了音乐的比喻,将乐曲的旋律比作“珠千颗”,形象地描绘了音乐的美妙与节奏感,同时也暗示了宴会上的欢愉气氛。最后,“又谁话当年杜秋娘,觉雁柱添愁,声声都换”,通过引用杜秋娘的故事,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通过雁柱(琴弦)的意象,暗示了情感的流转与变化,使得整首词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洞仙歌》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词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情感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和词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三题泉林行宫八景·其三镜澜榭

自露妍媸不示形,回塘流动复潆渟。

何须博古图中考,此是轩辕一片青。

(0)

方山夕景

雪积有馀寒,山高易为暮。

松梢落暝色,忽失苍松处。

行斋倚岩半,谡谡仙风御。

神谧息外营,景清契始遇。

然此不可著,明当清跸去。

(0)

再题灵岩寺八景·其四摩顶松

长安辞阙求西竺,摩顶松何在鲁东。

迁固犹然有蹖驳,稗官奚怪语多空。

(0)

弘恩寺

祇园古道左,来往驻旌仍。

僧有毗尼行,佛无圣见乘。

时禽鸣意喜,静室憩心澄。

即境思名义,敷恩亦欲弘。

(0)

木兰行围即事杂咏八首·其二

鱼丽雁字謼缜纷,习猎由来寓习军。

敢谓拓边还定武,周书垂训此尊闻。

(0)

至避暑山庄即事·其一

三朝秋潦暂稽程,策渡轻装趁快晴。

咫尺仙庄亦莅止,万千宝穑可登盈。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