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晴天气,坐水明楼畔。三叠泉声诉幽怨。
霎然间、山半冷翠飞来,君莫去,且棹银船消遣。
玉鳞微动处,红绶双衔,隐隐歌丝逗帘幔。
半阕小秦王,入破方才,珠千颗、撒来成串。
又谁话当年杜秋娘,觉雁柱添愁,声声都换。
嫩晴天气,坐水明楼畔。三叠泉声诉幽怨。
霎然间、山半冷翠飞来,君莫去,且棹银船消遣。
玉鳞微动处,红绶双衔,隐隐歌丝逗帘幔。
半阕小秦王,入破方才,珠千颗、撒来成串。
又谁话当年杜秋娘,觉雁柱添愁,声声都换。
这首《洞仙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春日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词中以“嫩晴天气”开篇,点明了时节与氛围,随后将读者引入到“水明楼畔”的静谧空间,通过“三叠泉声诉幽怨”这一细节,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哀愁的意境。接着,“山半冷翠飞来”一句,不仅描绘了山色之美,更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层次感。
“君莫去,且棹银船消遣”,表达了对留恋与享受当下美景的呼吁,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沉浸于这美好的时光之中。接下来的“玉鳞微动处,红绶双衔,隐隐歌丝逗帘幔”,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水面的细微变化以及远处传来的隐约歌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细节,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鲜活。
“半阕小秦王,入破方才,珠千颗、撒来成串”,这里运用了音乐的比喻,将乐曲的旋律比作“珠千颗”,形象地描绘了音乐的美妙与节奏感,同时也暗示了宴会上的欢愉气氛。最后,“又谁话当年杜秋娘,觉雁柱添愁,声声都换”,通过引用杜秋娘的故事,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通过雁柱(琴弦)的意象,暗示了情感的流转与变化,使得整首词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洞仙歌》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词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情感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和词人深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