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黄昏。夕阳斜映湘阴。
可惜一片江声,都泻作愁心。
欲抱月光同卧,奈余光如雪,不暖香衾。
怕素娥笑客,殷勤玉指,起弄鸣琴。
枫林瑟瑟,萤吹鬼火,叶助猿吟。
早掩船窗,休更作、楚王迷惑,神女荒淫。
云朝暮雨,断人魂、终古情深。
恨宋玉,托微辞讽谏,风华寂寞,与谁知音。
又黄昏。夕阳斜映湘阴。
可惜一片江声,都泻作愁心。
欲抱月光同卧,奈余光如雪,不暖香衾。
怕素娥笑客,殷勤玉指,起弄鸣琴。
枫林瑟瑟,萤吹鬼火,叶助猿吟。
早掩船窗,休更作、楚王迷惑,神女荒淫。
云朝暮雨,断人魂、终古情深。
恨宋玉,托微辞讽谏,风华寂寞,与谁知音。
此诗《湘春夜月》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一幅凄美而深沉的湘江夜晚景象。诗中以夕阳斜照、江水滔滔、月光如雪、枫林瑟瑟、萤火虫闪烁、猿猴哀鸣等自然景观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悲凉氛围。
“又黄昏。夕阳斜映湘阴。” 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湘江之畔,景色凄迷。接着,“可惜一片江声,都泻作愁心。” 江水奔腾,仿佛倾泻着诗人的忧愁,将情感融入自然之中,使得景物与情感相融,形成强烈的共鸣。
“欲抱月光同卧,奈余光如雪,不暖香衾。” 诗人渴望与月光共眠,但月光如雪般寒冷,无法温暖被褥,暗示了内心的孤寂与冷清。接下来,“怕素娥笑客,殷勤玉指,起弄鸣琴。” 素娥(嫦娥)是传说中的仙女,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但又担心被误解或嘲笑,体现了复杂的情感状态。
“枫林瑟瑟,萤吹鬼火,叶助猿吟。” 枫叶在秋风中瑟瑟作响,萤火虫在夜色中闪烁,仿佛鬼火,而猿猴的哀鸣更添了几分凄凉。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孤独的夜晚场景。
“早掩船窗,休更作、楚王迷惑,神女荒淫。” 诗人希望远离尘世的诱惑与纷扰,如同楚王与神女的故事,表达了对纯洁情感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云朝暮雨,断人魂、终古情深。” 云雨变幻,象征着情感的无常与难以捉摸,而“终古情深”则强调了诗人对永恒情感的执着追求。
“恨宋玉,托微辞讽谏,风华寂寞,与谁知音。” 最后,诗人以宋玉自比,表达了自己虽才华横溢却因孤独寂寞而难以找到知音的遗憾与愤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忧愁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不满。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秋光不见旧亭台,四顾荒凉瓦砾堆。
火力不能销地力,乱前黄菊眼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