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光阴电影过,愁心如发渐苍皤。
纤纤雨径沉香梦,寂寂尘奁照泪波。
藓壁古春蜗篆浅,麦场初霁蚓泥多。
寻常风物无聊赖,岂止闻歌唤奈何。
大好光阴电影过,愁心如发渐苍皤。
纤纤雨径沉香梦,寂寂尘奁照泪波。
藓壁古春蜗篆浅,麦场初霁蚓泥多。
寻常风物无聊赖,岂止闻歌唤奈何。
这首诗《遣闷》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徐兆玮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内心愁绪以及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
首联“大好光阴电影过,愁心如发渐苍皤”,开篇即以“大好光阴”与“电影过”形成对比,生动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之快,而“愁心如发渐苍皤”则形象地描绘了愁绪如同白发般渐渐增多,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
颔联“纤纤雨径沉香梦,寂寂尘奁照泪波”,通过“纤纤雨径”与“沉香梦”、“寂寂尘奁”与“泪波”的对比,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雨后的道路仿佛让人进入了一个沉香般的梦境,而尘封的箱子映照着泪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情感的波动。
颈联“藓壁古春蜗篆浅,麦场初霁蚓泥多”,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古老的墙壁上长满了青苔,仿佛记录着岁月的痕迹;雨后初晴的麦场上,蚯蚓的泥迹显得格外多,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生命循环的感慨。
尾联“寻常风物无聊赖,岂止闻歌唤奈何”,总结了诗人的情感状态。面对日常的景物,诗人感到无趣和无奈,不仅仅是听到歌声时的感叹,更是对生活现状的一种无力感和迷茫。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浮玉山中曾把臂,风景依稀如隔世。
常叹空门无定踪,此生何处求真谛。
秋风一棹过钱塘,闻说吾师在上方。
扶杖入山急相访,灵隐寺中松隐堂。
方鞋破衲出相见,怪我年来华发变。
相逢不作世间言,指点前山云几片。
半榻跏趺双树边,笑谈隐隐生云烟。
论交共结三生约,出世同参一指禅。
新诗别后多如此,总是禅机非绮语。
胜地何须论虎溪,高风不用推支许。
须臾残照下雷峰,送客松关第几重。
悠悠此别何时遇,愁听云堂薄暮钟。
去年九月客吴门,忆汝凄凉欲断魂。
今年汝作吴门客,一望关河千里隔。
我家兄弟大参商,岁岁年年俱异乡。
梦回闽海风尘远,目极吴门匹练长。
秋风飒飒秋光老,登高望远伤怀抱。
天涯游子滞还期,篱下黄花为谁好。
画幕含春度清吹,高烧绛蜡金盘腻。
铜龙滴露夜声沈,老兔崩云秋影坠。
银筝断续檀槽语,紫雾迷濛罩金缕。
蝉衫麟带委罗屏,枕花湿透巫峰雨。
牵丝晓井啼乌急,寒螀吊月香兰泣。
红光渐射菱花台,又拂娇蛾写春碧。